◎汽车产业链的新进入者与传统的零部件企业,都在行业内竞争,但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时代?陈玉东估计,要10年以后才能知道。因为,供应链的重塑需要时间,没有那么容易被取代。
◎对于汽车行业缺芯,陈玉东表示,今年五六月份是最严峻的,那么现在看的情况就是6月份过去以后会好转,但是不会完全解决。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文多
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在国内,多个大手笔的整车及配套项目先后在各地落子,汽车产业上下游正借机提档加速发展。
面对汽车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成为行业亟需思考和解决的关键命题。
在6月19日举办的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交响”高峰论坛间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作为汽车零部件领域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博世也正处于全领域变革的重要拐点。此番,陈玉东就智能制造和博世中国如何面对汽车行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话题,分享了他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看法和见解。
图片来源:“安泰交响”主办方提供
NBD:我记得你曾说:“我们永远不造车,我们只提供核心的技术和零部件帮别人造车。”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肯定也看到中国正在崛起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的庞大潜力。那么,博世准备了哪些产品、创新技术与前沿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切?在这其中,主推哪些技术?基于怎样的考量?
陈玉东: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高速变革发展中,我们的发展肯定是紧随潮流、积极参与汽车业电气化、智能化、互联化的转型,博世的汽车业务早在七八年前便开始为转型做准备。我们有37家制造工厂在中国,且是最早进入电驱动相关产品生产、国产化研发的公司,所以,目前在电气化驱动方面能提供不少产品。
智能化方面,今年1月1日,我们刚成立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就是为了面向客户,把资源集中在一起,整个来做智能化的车。汽车的未来从能源上来讲,肯定更多的是电气化,(而)从车本身来看,更多是智能化,(其中)就涵盖了自动驾驶互联。
博世中国目前在中国各地基地分布了这些相关产品,我们所有的产品和创新技术都是围绕着电气化、智能化来做。
比如,博世正积极塑造交通出行的转型变革。今年上半年,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正式成立,业务包括车身智控解决方案、智联域控与交互感知、驾驶员辅助系统、自动驾驶和工程协同。
NBD:横向对比整车制造行业,新造车商等入局后,怎样重塑了整个行业的格局和商业逻辑?
陈玉东:传统汽车产业链相对稳定,就是一级、二级、三级供应商进入,门槛真的也比较高,所以,进入的人想要打破传统汽车行业不太容易。从这几十年的发展来看,新的增量部件、新的智能化部件以及电动部件涌入行业,这个时候就开启了新一轮的竞争。
新进入者与传统的零部件企业,包括OEM都在里面竞争,但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时代?我估计(形成)要10年以后了。因为,供应链的重塑需要时间,没有那么容易被取代。
在这其中,博世中国能做的,就是积极主动去适应这种环境,不断拓展新的业务版图,用更灵活的方式,触及关乎未来的新技术和新模式。我们主动积极地竞争,保持产品的竞争力,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思考怎么样给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有价值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使得我们这个产品能够定在这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NBD:随着汽车电气化及智能程度的提升,半导体芯片在汽车制造业内的重要性得到凸显,此类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在汽车部件中,那博世中国今年芯片供应情况是怎样的?
陈玉东:汽车芯片短缺从去年延续至今年,甚至影响了很多车企的车型交付时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汽车业头疼的事情就是供不上货,主要就是芯片不能供上货。今年五六月份是最严峻的,那么现在看的情况就是6月份过去以后会好转,但是不会完全解决,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我们目前做的芯片最主要还是MEMS传感器相关的一些传感芯片,全球5大半导体公司都是我们的供应商。博世是最大的用芯片的公司,我们本身也做芯片,但我们的产能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整个团队包括物流、生产的团队。完完全全按照客户的需求和供货量来有效地匹配,生产合适的产品给合适的客户。中国主要的主机厂都在和我们一起奋斗,保护我们中国市场,现在非常体现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按照正常的流程,从进货到出货是好几天,我们现在是拿到货当天晚上就开始干。
NBD:瞄准科技前沿和未来赛道,聚焦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新场景,是当前各家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博世中国是如何引领工业圈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围绕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请详细为我们举例介绍一下。
陈玉东:对博世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至关重要,并致力于成为在人工智能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先者之一。博世的目标是到2025年,每款产品都带有人工智能功能,或者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工业人工智能的领导者,博世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产品及工业制造中。在自动驾驶领域,具备AI算法的多功能摄像头已广泛应用,并在12个高级驾驶辅助项目及5个L2级部分自动驾驶项目中实现本土量产。
此外,中国的人工智能团队协作完成了Vivalytic平台中的深度学习部分,提升了冠状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工业制造领域,博世也在持续挖掘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提升工厂运营效率。
NBD:我们注意到,中国仍然是博世除德国以外的最大单一市场,你在掌舵博世中国10年后,交出业绩翻2倍的好成绩,那你可否给我们介绍下,当下新冠疫情也仍在肆虐,但全球经济正在逐步恢复的背景下,博世中国今年预计取得的业绩情况?目前疫情对公司有哪些影响?哪些业务板块业绩恢复、反弹较快?哪些业务板块受影响相对较大?
陈玉东: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危机和全球汽车产量整体下降的影响,博世在过去一年仍然保持了积极的发展态势。2020年博世中国销售额取得逆势增长,达到1173亿元,创下在华销售额历史新高,较2019年同比增9.1%。过去十年间,博世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额超过500亿元。
目前来看,由于持续的新冠疫情风险,2021年仍然挑战重重。从上半年来看,我们预计截至6月底,业绩上应该是一个非常高位的双位数正增长,上半年估计在华的投资额会保持在“四五十亿”。
各业务板块来看,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人多了,买家电的人多了。板块中,我们的家电消费品和汽车消费品、工业品都是增长,楼宇建筑技术板块还有做会议系统板块的业务会受到影响,但都不大,这些板块的业绩对我们来讲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始终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及潜力,将持续在战略领域投资、服务于中国市场。博世中国在可持续交通、智能物联网等未来关键领域将继续投资。
NBD:在“3060”双碳目标下,博世中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具体的实践措施包括哪些?碳目标是什么?
陈玉东:其实,在我们国家提出这些以前,博世已经有过实践。2020年,我们在全球大型制造企业中,是第一个实现制造过程、生产过程以及办公室碳中和的大型工业企业。
围绕“3060”双碳目标,博世实现碳中和的综合路径同样运用在了中国,践行的是“双元战略”,涵盖提升能效、扩大可再生能源供应、购买绿色电力、用碳抵消方式补偿不可避免的碳排放等方面。我们在中国有316个节能的项目,节省了很多的电,使得我们的碳排放降下来。自2019年至2020年底,博世中国在气候保护、实现“碳中和”方面投入累计近1.2亿元。
对于博世而言,实现碳中和仅仅是第一个里程碑。博世正在采取具体行动,具体来说,相较于2018年,博世计划到2030年达成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价值链中减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减排6700万吨。
博世在碳中和方面希望能够助力中国的企业转型升级,把碳中和作为一个绿色的契机,这是我们所希望做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