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后ERP时代:“业财一体化”成新趋势 国产化替代不断加强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5-24 21:56

    ◎“EPM的核心是数据,基于业财数据构建不同的数据模型,来解决企业不同的管理需求。”FONE创始人曾晓丹表示。目前,EPM已经成为了“业财一体化”的新趋势。

    每经记者 刘玲    每经编辑 魏官红    

    提起ERP,大家都不陌生。ERP是一个将企业的人、财、物统一管理起来的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不过,随着企业的数据量和需求增加,系统变得越来越“重”,效率越来越低。

    EPM(企业绩效管理)则成为了后ERP时代的重要突破手段。“整个中国ERP、CRM等信息化建设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产。EPM的核心是数据,基于业财数据构建不同的数据模型,来解决企业不同的管理需求。”FONE创始人曾晓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过去的财务部门往往只能在事后拿到业务数据再进行整理和分析,这给企业的管控和决策带来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做大到一定规模之后,需要通过财务和业务数据的联动,实时分析调整,来反向规划调整业务。因此,EPM成为了“业财一体化”的新趋势。

    不过,EPM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企业和资本的热度在不断增加,但是技术门槛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一些试图切入EPM领域的新兴公司,要么直接购买国外巨头的底层平台进行改造,要么选择开源技术架构进行二次开发,以快速降低EPM的技术门槛。”但在曾晓丹看来,这两种技术路线都有其局限性,不能真正地满足企业的诉求。

    为什么要“业财一体化”?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电子计算机和IT产业的发展,财务领域出现了会计核算系统、费用报销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等最初级的财务管理系统。之后,ERP系统接过了第二棒,让财务会计进入了流程化阶段。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到来,业务和流程日益线上化、智能化,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继续呈指数级增长。在新环境下,部分老牌EPM系统的架构,在产品可扩展性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上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比如,一家刚成立的小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可能更多的是记账、核算等事务性的工作。公司有一定规模后,就需要针对海量的财务数据做一些基础的经营分析,来预测和规划未来的业务,来保证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FONE COO欧阳高晖表示。

    以全面预算为例,企业通过传统财务软件,光是收集和整理各类业财数据就得花费3-4个月的时间,且因为全面预算编制的特性,在编制过程中会不断调整,产生多个版本,不同版本的保存和对比分析效率极为低下。

    曾晓丹提到,虽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构建很多的专业系统,比如ERP系统、SRM系统、CRM系统、财务共享系统、费控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本身是异构的,数据也是孤立的,想要开展业财一体化建设首先就需要把这些数据拉通。

    在新的背景下,更敏捷的企业绩效管理软件——EPM应运而生。EPM产品是采用新的大数据架构、并以本地、私有云、托管和SaaS化多种形态交付的业财一体化工具,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企业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打通,以解决数据维度不统一、企业的财务决策与业务进展脱节等问题。

    除此之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财务部门的职能也开始转型,从此前的“账房先生”变成了“管理军师”。曾晓丹表示,“在事务性工作做完之后,财务还需要将能力过渡到业务财务、战略财务,不只是局限在核算之后出结果,而是要深入到业务的前端,即要解决财务指标的同时,还要找出这些结果是由哪些经营活动产生的。”因此,“业财一体化”逐渐成为了EPM的新趋势。

    EPM的国产化替代之路

    早在2010年前后,欧美市场就诞生了一批EPM公司,备受市场追捧,并且先后上市。2016年10月,财务会计软件提供商Blackline在美股上市;2017年3月,业财数据处理、分析预测工具Alteryx上市;2018年10月,企业财务规划软件提供商Anaplan在美股上市。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国EPM行业起步较晚,在过去十多年里,国内EPM市场一直被国外巨头垄断。当时传统国外厂商的EPM软件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产品架构体系过重,用户响应速度慢。同时,国外软件公司普遍存在本地化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理解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

    到了2016年前后,国内EPM软件市场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资本的热度也不断增加,国内EPM市场诞生了如FONE这样的“业财一体化”平台公司,开启了国产化替代的过程。据了解,今年四月底,FONE宣布完成B1、B2轮合计过亿元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EPM软件的国产化替代困难重重。试图切入EPM行业的企业,不仅需要面对国外巨头的压阵,还要翻越产品技术这座大山。

    “因此,很多企业要么直接购买国外巨头的底层平台进行改造,要么选择开源技术架构进行二次开发,以快速降低EPM的技术门槛。”曾晓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但是,在曾晓丹看来,这两种技术路线都有其局限性。一方面,新一代EPM在大数据量及高并发用户访问、实时计算、同步的数据读取、写入及复杂逻辑计算等方面有着综合的特殊要求,对于底层数据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无论是传统的技术架构还是现有的开源技术,都无法同时达到这些要求。

    另一方面,采用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底层,就代表着核心技术无法自主可控,这意味着系统的性能、扩展性以及产品使用自主性都无法得到保障。

    为什么底层核心平台的搭建,成为了EPM国产化替代中“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曾晓丹表示,底层平台可以用几个词来描述它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第一是大数据能力,第二是快速构建业务逻辑的能力,第三是大数据的高并发、实时读写以及复杂计算等能力,目前没有发现一个能够完全适配EPM产品与企业管理需求的大数据技术。

    “所以从我们自己整个产品的发展历程来看,平台的能力、技术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司底层平台最核心的能力也是公司构建很多年,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目前,FONE是国内唯一一家从底层平台到上层应用核心技术全部自主可控的EPM厂商。”欧阳高晖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国海证券维持山西汾酒买入评级,动态点评:势头不减,复兴在即

    下一篇

    掘金创新药丨PD-1上市申请获受理,信达生物闯关美国市场能成功吗?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