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安全员的监控下完全放手,汽车跟车、并线、转弯、避让行人,自如穿行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道路上……日前,一则名为“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全球首次公开试乘”的视频刷屏。4月17日晚,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Huawei Inside)版,在2021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开幕前上市。华为的助力,让极狐上市仅4天就收获了上千份订单。
不只是极狐,今年上海车展上,几乎所有外资品牌、中国品牌车企都推出了量产智能电动汽车,极氪、岚图、智己、恒驰、高合、R汽车等20余个智能电动汽车新品牌,更是带着今明两年上市的主力车型登场。华为、大疆、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科技等近百家芯片、雷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联网、高精地图领军企业,也纷纷推出量产产品和解决方案。本届上海车展上,智能电动汽车第一次不再是概念,而是一款款可感知的量产产品。
“按这个势头,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0万辆,甚至站上250万辆的台阶,都是有可能的。”在上海车展现场,不止一位业内专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示乐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3.3万辆,同比增长3.1倍。
“一季度的良好数据,说明我国电动汽车已经初步实现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岚图汽车科技公司首席品牌官雷新说,这为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奠定了用户基础,“下半年交付的岚图FREE增程式电动SUV,赶上了好时候”。
雷新说的“好时候”,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售价20万元以上智能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一季度,蔚来、小鹏、理想三大品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423%、487%和334.4%,蔚来更是率先跨越了累计生产10万辆大关。
“这是市场蓝海,空间很大。”谈起市场前景,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更为乐观。“售价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乘用车,中国每年的销量有五六百万辆,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车,许多将逐步被智能电动汽车替代。”
当然,决定演进速度的除了市场接受度,还有核心技术以及产业链的成熟度。“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400TOPS以上算力芯片等,过去大多是概念,如今已全部量产。”在花了大半天时间仔细参观零部件展区之后,东风小康执行董事刘昌东感叹,以智能语音交互、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技术,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标配。
“到2022年底,全球至少有30款车型会前装激光雷达,其中中国品牌占据了一半以上。”深圳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小波说,这一进程比之前的预计提前了3年。而伴随着市场扩容,激光雷达价格也会快速下降至单颗500美元以下甚至更低。
本届上海车展上,镭神智能发布了车规级128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大疆正式推出旗下智能驾驶业务品牌“大疆车载”,业务覆盖智能驾驶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速腾聚创则与斑马智行、AutoX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力高级别自动驾驶平台。小鹏与极狐的激光雷达全球首发前装量产之争,更助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落地。
仅仅2分12秒,200个限量预售席位就全部售罄……4月19日,上汽与张江高科等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发布了首款豪华纯电智能轿车智己L7的预售车型价格。尽管每辆40.88万元的定价并不低,而且量产交付要等到明年一季度,但是,智己L7凭借其由12颗高清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2颗超声波雷达组成的领先视觉感知解决方案,以及智能车载摄像系统等“黑科技”,还是受到了用户追捧。
像智己汽车一样吸引用户关注的,还有吉利旗下全新智能纯电品牌极氪。基于吉利自主开发的浩瀚智能进化架构,通过整合旗下研发资源,极氪在品牌发布当年就实现首款车型量产交付,足见吉利对智能电动汽车的高度重视。而全球首款采用7纳米制程的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基于跨视觉融合算法平台的全新“骨骼识别”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的极充技术等,更是让极氪品牌一发布就成为市场热点。
“新兴技术要素进入汽车行业以及能源使用方式的变化,正在催生汽车朝新技术方向的变化,同时会催生新汽车、新品牌。”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说,长安汽车将在“十四五”期间投入1500亿元,打造三大纯电平台,陆续推出26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
顺应智能电动化趋势的也少不了外资品牌。上海车展上,梅赛德斯—EQ带来了3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唐仕凯说,“梅赛德斯—奔驰积极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到2021年底,我们将在中国市场推出4款EQ纯电车型,其中3款实现本土生产。”
下决心跨界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还有消费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等行业领军企业甚至地产大企业。3月30日,小米宣布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用全资方式打造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此前,吉利与百度合资打造集度汽车,计划5年投资500亿元;吉利与富士康合资探索汽车代工新模式;宣称“不造车、聚焦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华为,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分别与北汽、长安、广汽联合打造三个子品牌,并在自己的品牌旗舰店里销售小康股份智能电动汽车SF5。
“政策支持、行业迭代、用户接受,这三大因素更加坚定了大家踊跃加入这个行业的决心和信心。”集度汽车首席执行官夏一平说,当前最富挑战也最能大幅提升用户体验的变革,是人车交互的智能化和自动驾驶的量产化,这是集度汽车关注的焦点。依托百度9年来在人工智能能力、自动驾驶算法的研发和积累,集度希望能推动汽车智能化的普及,让用户享受科技的红利和更好的产品体验。
已先期投入400亿元、与15位世界顶级造型设计师合作一次性开发9款车型,计划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先后量产上市其中6款,3个生产基地正启动试生产调试,自主研发的先进动力电池即将量产……本届上海车展上,携旗下恒驰品牌9款新车同台亮相的恒大汽车,以其独特的造车模式给业界带来不小冲击。
更让业界感兴趣的,是恒驰的“数字空间、车家合一”设想。恒大汽车常务副总裁何妙玲解释说,“汽车正在成为人们的生活空间,所谓车家合一,就是充分挖掘恒大地产现有的资源优势,打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与智能物业,为用户创造智慧充电、无人自动泊车等创新应用场景。”
智己和极氪则不约而同拿出4.9%股份权益回馈用户,将小米、蔚来基于“以用户为中心”创新的粉丝经济、用户运营推向了一个全新维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一定要尊重用户的数据隐私和数据权益,这是我们推出用户数据权益计划的初衷。”智己汽车首席执行官蒋峻说,智己汽车购车用户的日常行驶数据以及品牌共创数据,都可以转化为水晶(积分)和原石,进而分享企业4.9%的股权收益。极氪则将4.9%的股份权益拿来支持共创,鼓励用户参与到极氪的发展中。
除了在拓展使用场景、强化用户运营领域的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跨界造车企业对前沿技术的大胆尝试,也给传统车企及其旗下孕育的新品牌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搭载1550纳米、探测距离超过500米激光雷达,最高可达1000TOPS的超强算力芯片,可精准探测140米外可乐罐的4D成像雷达,智能驾驶方案,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明年量产的上汽R品牌全新智能电动车ES33,在技术的拓展上丝毫不亚于跨界造车企业。
“我们不只要做高科技的单优生,更要同时坚持自身规模、品质、安全的既有优势,做双优生。”杨晓东说,当前年轻消费者关注的“黑科技”,就像是一条斜率很高、指数型上升的曲线,而传统车企占优的规模、品质、安全,就像是一条微微上扬的直线,“谁能最早到达二者的交会点,谁就可能在智能电动汽车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