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IP开发日渐深入,文学市场和后续开发市场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从去年的《庆余年》到今年的《山河令》《赘婿》,一系列由文学IP改编而来的爆款剧集,也再次印证IP的魅力。
*文学IP改编也并非无可挑剔,管平潮说,作家对自己的原创作品是最了解的,但可惜的是,在后续的IP开发中,原创作者无法参与。“好像是一锤子买卖,卖掉就完了。”
每经记者 董兴生 每经编辑 宋红
过去一年间,尽管疫情肆虐,但文学IP改编产业仍然迎来快速发展。以网文巨头阅文为例,2020年,阅文共对外授权约200个IP改编权,公司版权运营及其他收入达35.9亿元。
随着IP市场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围绕文学IP进行版权开发。从去年的《庆余年》到今年的《山河令》《赘婿》,一系列由文学IP改编而来的爆款剧集,也再次印证IP的魅力。
文学IP开发日渐深入,文学市场和后续开发市场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文学IP改编也并非无可挑剔,原创作者与编剧似乎总是对立,IP影视化与延伸开发也不顺畅。IP开发各环节的割裂,让行业参与者头疼不已。
4月17日,由中国移动咪咕数媒承办的2021中国数字阅读大会IP峰会上,知名网文作家、编剧、导演,以及技术企业从业者,围绕如何解决IP开发的痛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随着5G等新技术的发展,IP全链条开发都将实现云化。
峰会现场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我现在有八九部作品,只有一部没有卖出版权,虽然卖出去挺多的作品,但后续的IP改编对我来说,就像一个黑箱一样。”网文作家管平潮如此比喻。
他还透露了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我把作品版权卖给一家影视公司,并不是这部作品就由这家公司来做了,会有多轮转手,那就更找不到他们了。”
管平潮说,作家对自己的原创作品是最了解的,但可惜的是,在后续的IP开发中,原创作者无法参与。“好像是一锤子买卖,卖掉就完了。”
管平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董兴生 摄
这也是当下网文IP影视化改编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难题。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复杂多样,但作家与编剧,乃至影视公司之间天然存在的鸿沟是不得不面对的原因。
“在IP改编流程中,编剧是最早接触文学原著的环节,所以编剧工作算是第一道关卡。”科幻电影导演张小北说,“首先就是网络文学篇幅很大,一般是两三百万字起步,四五百万字是常态,影视化改编中要进行提纯。”
怎样用一部影视内容所能承载的时间上限,把故事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势必要进行大刀阔斧的裁减。“怎样保持原著精髓,同时又能适合影视表达,还要兼顾受众的诉求,还要兼顾成本考虑和制作技术的上限……”张小北说,编剧工作是在多重因素的重重限制之下完成的。
而创作出剧本只是第一步,“在做影像化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怎样具体进行影像化”。即便这些关卡都顺利通过,IP改编还需要打通最后一道关,就是怎样让IP的内容和价值链得到延伸,实现IP价值的留存和放大。
要顺利打通这个环节并不容易。IP需要满足可被识别、可被传承、可被积累三个特点,只有都满足,IP的价值才能被延续和放大。然而事实是,当下多数IP作品从文学向影视转化过程中,只是满足“可被识别”这一个特点,“到目前为止,做到可积累的屈指可数”。
张小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董兴生 摄
对此,咪咕数媒CEO刘培尧也深有感触。“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所有的IP开发都集中到版权开发上,版权授权出去,后续衍生的东西很难触及。”刘培尧说,对IP进行二次延伸创作时,不管是场景还是特效,每个环节都是割裂的。
晟英文化董事长谌鸿翔则举了一个贴切的例子。晟英文化曾参与过姜文电影《一步之遥》的特效制作,当时,“姜文在美国做的调色调频,德国一家公司在北京做特效,我们做立体部分”。“大家缺乏一个共通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发,几方协同最后造成版本都是乱的。”谌鸿翔说。
“中国IP创作第一个问题是作者几乎没有参与,而版权又是IP的核心,有没有一种模式能通过网上的协同,打破传统IP影视改编的模式,来实现大神(原创作者)的世界观?这样首先可以保证IP版权的完整性。”谌鸿翔提出了一个疑问。
如果真能实现全链条的协同,还可以避免影视资产浪费的问题。“影视是很浪费钱的事,传统的制景要花几千万,现在拆一个景还要50万,如果能把这些资产数字化,就可以实现互用。”
谌鸿翔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而现实是,谌鸿翔以《流浪地球》举例说,影片的场景都在后期公司手中,但公司无法使用,因为没有版权,而传统影视公司又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资源。
对行业来说,一个利好消息是,随着5G和云技术的发展,这一设想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
过去几年间,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就在做这样一件事。“去年的疫情,倒逼整个产业链都云端化,不管是获取IP授权,还是编剧,一直到开始制作。”无锡数字电影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律巍透露,不只是制作环节,园区已经联合华为5G中心,“尝试把所有成片数据都上云”。
“以后看到的电影不一定是硬盘拷过来的,都是云端发到电影院放出来的。”凌律巍说。
具体到IP开发阶段的云化。“园区积累了一千多家企业,从编剧到制作企业都有这个痛点,各有各的数字资产,大家都想把这些资产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而一旦把闲置资产利用起来,“大家用很少的钱就能做很多事情”。
“不仅是网络小说,可能是一本书、一个动漫、一个游戏,IP可以全产业链开发的东西有很多,最后可能变成一个实物,也可能是一档综艺节目。”凌律巍说,将来,IP改编一定是全云端的服务,包括云端制作、云端发行、云端IP交易等。
巧合的是,咪咕数媒也有类似的计划。“我们考虑建立一个IP体系,不仅限于IP库,而是涉及IP资产层面,把IP相关资产都沉淀下来。”刘培尧说,现在越来越清晰的构想是搭建一个平台,完成IP所有版权的确认。
刘培尧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比如,围绕IP做的数字特效,将有可能确认为版权的一部分。“只要这个版权是清晰的,而且可以分割,就可以变成可以无限延展的模式。”同一个数字特效,一部片子用完,下一部也可以用。
而这所有设想,都离不开5G、超高清、AR、VR等技术的发展。“5G是音视频等形式的融合,将使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加立体,从而助力开创全新的内容创作空间和市场价值。随着5G技术不断成熟,虚拟技术的提升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IP产业应该应势而动,进一步丰富表现方式和内容的储备,强化重点业务场景生产与服务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