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云业务变阵、造车、芯片制裁……你想知道的,华为徐直军在分析师大会上全回应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4-13 01:18

    ◎对于如何解决华为目前芯片需求?徐直军表示,一靠华为库存;二靠合作伙伴能满足美国规则的基础上为华为制造芯片。

    每经记者 刘玲    每经编辑 宋思艰    

    过去两年,美国对华为进行的三轮制裁,让华为陷入最艰难的时刻。在去年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的演讲主题便是“跨过时艰,向未来”,“求生存”成了华为的主题词。

    如今,华为挺过了最艰难的2020年。4月12日下午,第十八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演讲主题也变成“乱云飞渡仍从容”,公布了华为面向未来的五大战略方向。


          4月12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正进行题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主题演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不过,徐直军坦言,2021年的目标还是“活下来”,过去两年华为的主要时间是应对不断的制裁,今年应该有时间去思考未来如何走,到哪里去,如何活得更好。

    “2021年,华为依然面对挑战,包括美国对华为的制裁、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华为而言,产业的韧性是优先的指导原则,而华为去年开始一直在优化产业组合。”徐直军说,“我们力争软件能力五年周期内提升一个台阶,以减少芯片空缺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大会上,对于近期外界关注的云业务调整、汽车业务,以及芯片制裁之下华为如何应对等问题,徐直军也都一一进行了回应。

    谈“云业务变阵”:希望云业务更加独立,强化软件能力

    最近半个月以来,华为云的组织人事架构经历了多次调整。

    4月2日,华为任命张平安为Cloud BU总裁。同时撤销云与计算BG(Cloud&AI BG),将原服务器、存储等划归到“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部门名称改为ICT产品解决方案。

    4月9日下午,华为再次发文对云业务进行了新的人事任命。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被任命华为Cloud BU董事长,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Cloud BU CEO,同时Cloud BU新增两个副主任,彭中阳和陶景文分别负责企业业务和流程IT。

    两次组织人事架构的重大调整,华为云是将出售还是拆分上市?外界众说纷纭。

    4月12日下午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就华为云人事组织调整一事,徐直军回应称,希望云业务更加独立、与硬件不要有太多牵连。

    实际上,云业务的调整,在徐直军演讲中分享的华为未来五项关键战略举措,其实可以找到原因。

    华为未来五项关键战略举措:

    第一,优化产业组合,增强产业韧性,尤其是增强软件能力、加强先进工艺弱相关产业投资和智能汽车部件产业投资;

    第二,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定义5.5G,牵引5G持续演进;

    第三,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

    第四,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

    第五,努力解决供应连续。

    可以看到,华为未来五项关键战略举措中,第一个重要举措包括“增强软件能力”。

    “华为云不同于其他业务,一直是一个端到端独立运作的BU。我们成立华为云之初,是希望把服务器、存储跟华为云协同运作,但是协同运作的时候发现有一些问题,反而消耗了云团队的精力。”徐直军说。

    而如今作出的云业务调整,实际上是“强化华为云BU的定位,让云BU集中精力发展云,这是强化在软件投资(方面)的举措,希望更加(云业务)独立,结合产业规律,放开手进行发展。从长远来讲,提升软件服务在整个华为业务的收入占比。”

    据了解,华为云成立于2017年。经过四年的发展,今年3月Canalys发布的报告显示,华为云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已经连续4个季度位居第二。华为2020年年报也称,去年华为云业务增长达168%,增长速度在行业中排名全球第一。

    因此,美国禁令的重压之下,占据华为业绩半壁江山的消费者业务增长受阻,华为需要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而快速增长的云业务,便成为了华为业务发展的关键棋子。

    谈“造车”:坚定“不造车”的决策,联合三大车企打造三个子品牌

    虽然在今年3月31日的华为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已经回应,“华为不造车”,称华为的定位是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在车联网、车云、智能驾驶等领域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目标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不过,在分析师大会的媒体问答环节,依然有媒体问到,“华为不造车”的决策会坚持多久?

    对此,徐直军表示理解大家有这个疑惑,华为有能力造车,“小米都造车了,华为为什么不造车?”

    徐直军表示,华为做这个决策是经过多年讨论的。华为从2012年开始进行汽车相关研究,2012年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那时候还没有自动驾驶的概念,只有电动汽车的概念。随着不断演进,才有了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概念。华为也逐渐明确了自己要做驾驶员。

    “我们和日本、德国、中国很多大型车厂都谈过,发现他们需要的不是华为这个品牌的车,而是华为的ICT软件能力,能够帮助他们造好车,卖好车。”徐直军说,2018年,华为就明确了“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的策略,这个决策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

    “华为将作为ICT企业与汽车企业合作,希望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用华为inside的方式来做汽车子品牌,赋能汽车企业。”对于华为与车企合作的进展,徐直军给出明确的答案,“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汽车将在今年第四季度陆续推出。”

    据徐直军透露,华为目前选择了三家车企作为合作伙伴,打造三个子品牌,北汽今年四季度开始推出一系列车型;长安和广汽的子品牌的名称尚未确定,但与广汽合作的L4级智能驾驶汽车计划在2024年推出。

    “我们还设计了‘Huawei inside’的品牌,以后大家看到这个车上有这个品牌,就知道是华为参与了。不过不是所有合作汽车都会有这个logo,只有使用了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才会有这个logo。”徐直军说。

    徐直军在讲解为未来五项关键战略举措时也提到,华为将加大对自动驾驶的投资,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网联化,为华为带来长期战略机会。他直言,未来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将是在汽车产业。

    徐直军表示,目前智能汽车业务是华为除消费者业务外功能最完备的BU。目前已经在这一业务投入10亿美元,即便不做国外市场,每年每台车平均获得1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当然,华为做任何一个产业都聚焦全球,不仅仅在中国市场。

    谈芯片制裁:解决芯片需求一靠库存,二靠合作伙伴

    对于过去两年,美国对华为进行的三轮制裁,徐直军直言,对华为伤害很大,对全球产业链的伤害更大。欧洲、日本等都在加大对半导体的投资,欧洲明确强调,投巨资实现半导体自主。

    同时,美国制裁还造成全球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恐慌性备货,加剧了全行业供应紧缺。从过去几年华为的财报可以看到,2019年最大的变化在于囤货导致的存货大幅增长,到了2020年末,华为存货及其他合同成本仍然高达1676.67亿元。

    对于存货大幅增长的问题,胡厚崑曾回应称,“为了应对不公平对待,我们投入了非常多现金资源,来做芯片储备,未来对客户尤其是对2B企业来说供应是没有问题的。最终,芯片供应状况改善还要取决于全球半导体供应产业链的合作何时得到修复”。

    在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徐直军也表示,“要让整个半导体产业重归正常的商业秩序,避免更大的危机,根本的答案就是在重建全球信任、恢复全球产业链合作。”

    对于如何解决华为目前芯片需求?徐直军表示,一靠华为库存;二靠合作伙伴能满足美国规则的基础上为华为制造芯片。

    徐直军称,第一,华为芯片库存满足2B用户需求没问题,但也不能很长时间,因此华为需要聚焦区域市场,聚焦客户,使得华为活的更长一点。

    第二,华为是全球半导体采购大户,中国也是全球半导体主要市场,很多企业也担心自己遭遇向华为同样的困境,希望芯片企业能满足美国规则情况下为华为制造芯片。“我们希望有芯片企业能为华为制造芯片时,我们库存消耗可以衔接上,那么我们就没有问题了。”

    “华为对从美国实体清单摘出来不报任何幻想,华为将长期在实体清单里工作、生活。”徐直军直言。

    写在最后

    挺过了最艰难的2020年,华为终于可以喘一口气,去思考未来如何走,如何活得更好。

    增强软件能力、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努力解决供应连续等等,华为也为自己定下了五项未来发展的战略。正如徐直军所说,对华为而言,2021年是继续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未来发展战略不断清晰的一年。

    在未来,华为需要继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毕竟,无限风光在险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打造资本市场“成都板块”!成都出台措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力争“十四五”期间上市企业总量超200家

    下一篇

    4月13日知名美股收盘情况一览:特斯拉涨3.69%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