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提高市场主体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和氛围。”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说。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杨欢
位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岷江村,近年来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岷江村的集体经营收入实现从无到有,到去年已经达到50万元。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关注的,仍然是如何发掘自身的独特资源和特色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帮助群众致富。
图片来源:受访者本人供图
依托岷江村地处都江堰灌区的生态本底与资源优势,岷江村近年来发展了一批具有文化底蕴、巴蜀基因和岷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岷江桂雨、九坊宿墅、岷江书院、微盆景集市等一个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农旅康养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场景。
不到十年的时间,岷江村已经经历了多轮产业升级——苗木、缝纫、桂花、文化场景项目,紧随一轮轮农村产业升级而来的,是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1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5万元。
不过,陶勋花也告诉每经记者,与城市相比,乡村在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上还很薄弱,“水电气”等产业发展必须的生产要素供应设施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配套设施跟上了,才能降低社会资本在乡村投资的成本,提高他们在乡村投资的积极性。”陶勋花说:“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乡村振兴也需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陶勋花看来,乡村振兴发展产业,需要盘活资源,理顺经济组织关系,让“市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陶勋花所在的岷江村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内,岷江村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
带领全村经过了多年实践之后,今年陶勋花提出的建议是,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立法进程,在民法典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的基础上,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结合全国各地实际情况,对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完善,加强和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提高市场主体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和氛围。”她说。
如果说理顺经济组织关系是从顶层框架上对乡村振兴的建议,那么“以事业留住人才”,则是这些年来陶勋花吸引众多大学城来到岷江村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
“我们当然要激发年轻人的情怀和理想,同时尽力为他们增加收入,作为生活保障。”陶勋花直言,想让年轻人真正扎根在村里,就要让他们真正在村里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我们许多项目,都放手交给年轻人来干。项目全部交给你,自己策划,自己运营,干得好就有收益。”她说。
陶勋花感慨,只有事业在村上,人才才能真正在村里扎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待这些优秀的娃娃们,我们就要为他们考虑到至少5年以后。”陶勋花说,要让优秀年轻人在村里的根基稳,只有这样,才能安心留下来干事业。
近年来,岷江村一大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完成,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项目投入运营。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村里的就业,还重塑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格局。
陶勋花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保障金融服务三农。农村地区经营主体融资难,是乡村产业振兴发展长久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小额贷款,已经能够服务我们的老百姓,满足他们的一些个人和家庭发展的需求。”陶勋花介绍,目前缺乏的,是对村集体的金融服务。“不管是完善村里的基础配套设施,还是打造一个乡村发展的新场景,都需要钱。但由于农业资产处置难的原因,我们是很难贷款的。”
看着村里一个又一个项目完成并实现收益,陶勋花希望能够打造更多新场景,为村里增收。正因如此,她对金融服务三农的关注开始越来越多。她建议,要建立并完善金融服务“三农”的体系,不仅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金融服务三农的制度设计,还应该设计具体的、可实操的细则,真正解决乡村金融发展融资难的现实情况。
封面图片来源:何畔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