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马斯克的一条推特,透露出特斯拉与苹果的“爱恨情仇”。
当地时间12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称,特斯拉处于“黑暗时期”时,曾主动联系苹果CEO蒂姆·库克(Timothy Donald Cook),希望苹果收购特斯拉,但却吃了无情的闭门羹。
如今,苹果下场造车的消息四起,这位手机业颠覆者酝酿进军电动汽车领域。昔日“卑微”的特斯拉早已成为电动车霸主,马斯克甚至质疑起苹果的电池技术。
苹果与特斯拉的“恩怨”背后,映射出电动化浪潮带来的巨变。曾经濒临破产的初创公司,不过十数年间便可与万亿市值的巨头比肩。
如今的特斯拉不仅告别了“黑暗时期”,还改写了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更被视作“汽车界的苹果”。
现在,真正的苹果要来了。特斯拉和苹果的故事,又将如何上演?
特斯拉和苹果的恩怨情仇,从早年间的“挖角大战”可以窥探一二。
定位为科技公司的特斯拉,从一开始就“有意”复制苹果,早期没少从苹果挖人。比如苹果的零售店副总裁乔治·布兰肯西普(George Blankenship)、苹果负责销售的副总裁 George Blankenship,和曾在苹果教育部门任职的吴碧瑄,都被马斯克招致麾下。
据彭博社2015年的一篇报道,特斯拉成立12年已经先后从苹果挖走了150多名员工,包括设计和法务在内多个领域。
2014年苹果对外宣布“泰坦计划”,“礼尚往来”地从特斯拉、奔驰和谷歌等公司招兵买马。2015年苹果大举反向挖角特斯拉工程师,马斯克不屑地说:“苹果挖走的都是被我们开除的人。我们一直管苹果叫‘特斯拉墓地’,如果你在特斯拉干不下去,那就去苹果吧。我说的是真的”。
两个公司之所以保持如此“紧密的关系”。马斯克曾解释,“从设计理念来看,两家公司非常相似。”因此,当2018年,特斯拉陷入Model 3产能黑洞,几近破产时,马斯克曾向苹果寻求援手。
但是,苹果一向对现成的产品没有兴趣。
纵观苹果的历史可以发现,苹果几乎不直接并购竞争对手,也很少斥巨资收购成熟项目。苹果曾以30亿美元收购耳机制造商Beats,但依旧与其自身的音响产品彼此独立研发。对苹果而言,亲手打造产品才更有趣。
同时,特斯拉也不是苹果的“门徒”。马斯克曾公开表示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和乔布斯相提并论,更反感外界给他冠上 “乔布斯接班人”的称号。
5年前,马斯克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曾暗指苹果造车不靠谱,“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找像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来制造汽车”。
苹果造车的消息传出后,马斯克更是公开质疑苹果的电池技术。在上述推特中,马斯克对苹果提出的“更高级的单体电池”技术表示质疑,“这真的很奇怪。特斯拉已经在上海工厂的生产中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电池在化学上是不可能的,最大电压放大100倍都低,除非将它们粘合在一起”。
马斯克看不上的富士康也要开始造车。2020年10月16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联手裕隆高调宣布进军电动车领域,并推出了号称软硬一体的智能电动车开放平台MIH。不少人猜测富士康将为Apple Car代工。
苹果也在不断加速布局汽车业。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透露,一些为特斯拉供货的台湾供应商,包括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企业都已进入了苹果汽车的供应商名单,并接到了备货需求,为2021年9月发布Apple Car准备。
并且,《经济日报》援引不愿具名的供应商高层称,苹果已经完成了Apple Car原型车的组装,大约有几十辆Apple Car已在加州上路并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和测试工作。
该供应商高层透露,苹果Apple Car最早将于2021年8月在美国上路,2022年将会面向全球发售。同时,为满足苹果的需求,上述供应商正在大规模扩产。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和裕隆汽车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鸿华先进科技也在与台湾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寻求合作,疑似为组装Apple Car做准备。
另一方面,苹果过往申请的汽车专利包括智能驾驶系统、车辆硬件创新设计与人车互动体验三大类。可以看出,苹果造车的思路是“软硬结合”,与特斯拉的思路如出一辙。
从苹果的汽车专利中,还可以看到很多脑洞大开的想法,比如苹果曾获得一项AR前挡风玻璃的专利。这些黑科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苹果颠覆汽车的砝码,一如当年横空出世的iPhone。
苹果自带的“颠覆”基因已经对特斯拉形成冲击。摩根士丹利本周二表示,苹果造车的消息产生了“一个新的看空特斯拉的理由”。截至12月22日,特斯拉股价下跌1.46%,盘中一度下滑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