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相关情况。
“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公路里程50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一;生产性码头泊位2.3万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2520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万公里,也是世界第一。”
这是白皮书对新时代中国交通发展成就的一段描述。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全部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交通相关。
“为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团结世界各国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我国政府编写了《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图片来源:新华社
白皮书中提到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哪些方面表明中国已经是交通大国?对于这一问题,刘小明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交通科技三个维度做了说明。
首先,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已从“连线成片”到“基本成网”。
整体来看,我国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和质量实现跃升,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不断提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网络化。前述三个“世界第一”便是很好的例证。
与此同时,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5.9万公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交通、物流、信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优化国家经济空间布局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运输服务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中国是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面对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我们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持续优化运输结构,不断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出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刘小明给出一组数据:2019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176亿人次,完成货运量462亿吨,平均每天有4822万人次和1.27亿吨货物处于交通运输中。网约车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平台日均使用量超过2000万人次。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大约是4500万人次。快递业务量完成635亿件,近10年年均增长39.1%,业务量跃居世界第一,相当于每天有约1.74亿件快递。
三是交通科技从“跟跑”到“跟跑并跑领跑”并行。
中国交通超级工程举世瞩目,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等一批超级工程震撼世界,“复兴号”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振华港机等一批国产交通装备标注了“中国制造”的新高度,洋山港集装箱和自动化码头引领全球,互联网物流蓬勃发展,刷脸进站、“无纸化”登机、无人机投递、无接触配送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
“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构筑新型交通生态系统,凝心聚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刘小明说。
图片来源:新华社
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不谈绿色交通。今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本次发布的白皮书也对绿色发展进行了专门章节的描述。交通运输在倡导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刘小明提到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电气化比例达到71.9%,新能源公交车超过40万辆,新能源出租汽车超过14万辆,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43万辆。全国942处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建成运营充电桩超过7400个;全国港口建成岸电设施5800多套,覆盖泊位7200余个。
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也取得重大进展。比如推动交通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节约型转变。推动铁路、公路、水路、空域等通道资源集约利用,加强公路、铁路沿线土地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此外,交通运输部门加大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在建设中实行“避让—保护—修复”模式,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铁路、公路工程注重动物通道建设,港口码头建设和航道整治注重减少对水生态和生物的影响,促进鱼类洄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本月初对南京长江五桥进行了实地探访。该桥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沈斌对记者介绍,南京五桥以桥梁形式跨越长江主江、隧道形式穿越夹江,周边有绿水湾湿地公园、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地下穿越)、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穿越)等重要生态保护区,施工环境非常敏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
“在项目前期阶段,我们把生态保护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专题研究,分析工程建设影响、提出生态保护措施。”
沈斌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建设生态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桥梁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采取“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的环保管理手段,破解工程施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落实“绿色营建”,建设“环保的桥”。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