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正在推进的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转设项目——南宁数字科技学院(筹)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1年9月正式开学。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好中快进推动独立学院转设,吉利控股集团坚持好中快进推动独立学院转设。今年6月,吉利控股集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企业成熟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开展深入合作,双方共同推进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转设。
做实业和办教育,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两个最重要的责任。从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吉利就始终在教育领域持续投入,并将其视作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走出一条产教深度广泛融合的新路子。
事实上,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吉利就开始创办学校,秉承产业布局、教育先行的原则,为社会累计培养人才15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强有力支撑,也为吉利今年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纵观当今世界竞争格局,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而科技力量的比拼归根结底乃是人才的竞争,兴办高质量的教育事业关乎民族命运和国家富强。
回顾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家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影响深远。
如今,张謇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得以传承。企业家当学习张謇精神,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与国家同进退、共荣辱。
做实业和办教育也正是李书福“两个”最重要的责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兴国强国。
秉承这样的理念,在1997年进入汽车领域的同时,吉利就开始创办学校,23年来不忘初心,不求经济回报,持续扩大教育规模、提升办学品质和办学层次,形成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打造了多个民办高等教育的标杆。
在南宁数字科技学院(筹)之前,吉利已创办9所院校,在校学生超5万人,为社会累计培养人才15万。而此次南宁数字科技学院(筹)定位于全日制应用研究型本科教育为主,建设成为工科优势特色明显、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非营利性本科高校,致力于建成“中国民办高校新标杆”,学校将于明年正式招生。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吉利在教育上的持续投入也为其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经过23年持续发展,吉利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不仅建立了我国独立自主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新能源等核心技术体系,还推动品牌国际化发展和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向上。
今年尽管受疫情冲击,吉利依然率先回暖并跑赢车市大盘,今年11月,吉利汽车总销量约为15.05万辆,连续四个月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1-11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约为116.6万辆,已完成132万辆年度销量目标的88%,在自主阵营中依然排名榜首。
不仅如此,在“科技新吉利”策略的带领下,吉利在共享出行、自动驾驶、飞行汽车、低轨卫星等未来前瞻领域积极布局,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
“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吉利近年来始终坚持产业布局、教育先行的原则,以此来缓解当地的人才紧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血又造血,这也是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
结合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南宁数字科技学院(筹)将重点发展广西急需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除了广西,吉利在四川、浙江、湖南都有大量产业布局,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同时也在当地创立吉利学院(成都校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湘潭理工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家一直在倡导要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吉利发展教育事业的理念和思路正与此一致。目前,吉利已形成了以数字科技为引领,以产教深度广泛融合为特征的吉利教育品牌,并积极参与到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来。
2020年,吉利人才发展集团成立,以“助力更多人实现更高价值”为核心发展理念,聚焦优质资源,促进协同创新,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及全球产业合作(不限于吉利),孕育民办高等教育全球品牌。
未来,吉利不仅要做大教育的塔基,还要做高教育的塔尖,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办学影响力,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端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进步与创新发展提供原动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准备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