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星
世界上首次在大跨度斜拉桥上采用钢混组合索塔;
世界上首次在大跨度斜拉桥上采用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
世界上首次采用短线法预制拼装波形钢腹板节段梁。
这座不一般的大桥就是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长江五桥)。
该桥主体工程于2017年5月8日开工建设,夹江隧道于今年5月13日双线贯通,跨江主桥于6月28日完成合龙,项目在12月1日通过交工验收,计划年底建成通车。
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大桥?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长江五桥进行了实地探访。
南京长江五桥
经过一段夹江隧道,记者一行人不一会儿就来到长江五桥桥面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耸的索塔和数条斜拉索。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桥,桥塔是钢混塔,外面是钢板,里边是混凝土,这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钢混组合索塔,已经在去年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的科学技术特等奖,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桥隧工程一处处长、南京长江五桥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沈斌指着桥上的展示板说道。
“除了索塔,我们还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结构。这种结构强度更大,抗压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5倍,但费用却是国际上通常的一半。既有效预防了钢材料容易疲劳开裂的风险,又解决了沥青的材料缺陷,使桥体耐久性和桥面寿命大大提升。”
在三个“世界首次”中,还有一项是采用短线法预制拼装波形钢腹板节段梁。
预制拼装法,即预制件都是提前在工厂浇筑好的,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组装好。
“这种结构一是耐久性好,二是减少混凝土的质量通病,三是施工时间特别快。如果用传统现浇方式,大概10天左右一节;用预制拼装法,在跨路的地方一天就可以拼一节,这样不仅质量好,而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沈斌说。
长江五桥是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水运工程第一批示范创建项目,在今年被列为江苏省交通强国过江通道建设样板,包括技术创新和平安工地建设两个样板。
在被问及大桥建成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时,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党组书记、南京长江五桥项目指挥部指挥长武焕陵表示,南京长江五桥是205国道和312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统”中绕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为干线公路兼具城市快速路功能,是南京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项目建设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完善国家干线公路和长江下游地区过江通道布局,支持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有重要意义。”武焕陵说。
随着南京江北新区发展速度加快,长江五桥将与已有的绕城公路形成闭环,将江北新区、南京浦口科学城、河西新城、南站地区和南部城区联系起来,缓解过江交通压力。
除了三个“世界首次”,长江五桥建设项目还研发了基于“BIM+物联网技术”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与工程品质,通车后将实现5G信号全线覆盖。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总工程师、长江五桥项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章登精介绍,项目跨越长江主江,全长10.335公里,延线共设置隧道标、南塔、南引桥标,中塔、北塔、北引桥标,北接线标等8个主体施工标段,其中组合梁桥面板在距离桥位上游约100公里的芜湖预制场预制,组合梁钢结构及组合梁总拼在距离桥位下游约158公里的扬州加工,施工规模大,各项目部分散,集中管理存在挑战。
“并且,随着项目建设不断推进,现场施工人员不断增多,高峰时期五桥现场全体参建人员高达2500人。”章登精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了这一管理平台,率先以南京五桥项目为试点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
章登精表示,施工管理过程通过手机APP即可操作,包括工序报验、线上工程监管等,将此前的线下操作全部转为线上。“以前的工序报验需要填写很多表格、层层递交,现在可以做到无纸化,通过手机APP完成报验、考核、线上工程监管等多项操作。”
章登精在手机APP上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演示,点进某一节桥梁结构,就能看到其材料、工序、加工、负责人等各项资料,进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管理App
他介绍,在APP里不仅能看到大桥各施工标段的实时施工状况、施工进度,还有现场交通控制、火灾等隐患分析。负责巡查的员工看到哪里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即时拍照上传,上报情况可即时显示在APP中,大大加快对安全隐患的处理进度。
记者了解到,这种集中在手机进行工程管理的方式为全国首创。据统计,系统自上线以来各主要功能累计共使用45000余频次,规避各类隐患5000余项,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程度。
目前,南京公建中心已形成过江通道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五桥模式”,并在南京过江通道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创建“智慧的桥”。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出于对水源地保护等考虑,长江五桥在夹江段采用隧道设计。
夹江隧道
在探访中,沈斌介绍,隧道建在水面下30~40米的位置,是目前国内在建直径最大的公路盾构隧道,共分成三层,分别是排烟层,即消防排烟用通道;三车道行车道;下层逃生通道。
隧道消防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若行驶至隧道时发生火灾怎么办?
对此,沈斌介绍,火灾发生后首先会启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包含火焰探测、温度感应、烟雾感应等监控探测设施,并将信号传输至有专人值守的主机,由值守人员通过CCTV等设备确认火灾。
在结构设置方面,除了明挖段设置了横行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可由横通道进入另一孔隧道外,在江北工作井左右线之间还设有车行横通道,紧急情况下车辆可以调头进入另一孔隧道。
同时在盾构段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在盾构段行车道右侧每隔80米都设一个逃生口和逃生楼梯,可直达疏散通道,通道两边各500米的位置有专门的消防救援电瓶车,一旦发生火灾可以迅速安全地把人疏散出去。”
逃生通道(疏散通道)
通往逃生通道的疏散楼梯
“隧道的通风系统具有排烟功能,能控制烟雾和热量的扩散,而且为逗留在隧道内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新风量,为司乘人员安全疏散及消防人员救援创造条件。”沈斌补充说。
沈斌介绍,“我们最近进行了实地模拟演练,4到5分钟内,就能够疏散约200人。”在正式建成通车之后,该隧道将通过一键系统与南京市的应急系统联动,保证消防、救护、交警等人员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
此外,他还表示,目前该隧道正在进行5G信号发射基站的埋设,在大桥通车时,将实现5G信号全覆盖。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