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窥见成都“十四五”,聚焦10个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2-14 23:28

    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是以惠及市民和企业为目标,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力,把城市的成绩转化为人们可感受、可体验,普遍受益、普遍认同的发展成果。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12月14日,成都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对成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意见建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成都的理念和战略将发生重要转变。

    过去五年,如果说成都的战略谋划和政策设计是搭好城市的“四梁八柱”,那么未来五年,成都就将“配好家居”,营造氛围,让生活在城市的人和工作在城市的企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发展。

    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是以惠及市民和企业为目标,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力,把城市的成绩转化为人们可感受、可体验,普遍受益、普遍认同的发展成果。

    成都第一次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一批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工程,一共涉及十个领域:

    提高居民收入

    城市发展,常常在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老百姓以为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不然。

    城市化水平的高和低,是以工业化程度和商业化程度为基础,背后反映的是城市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又决定着社会发展和治理水平。只有产业结构向产业链的高端和价值链的前沿延伸,城市居民的基本收入水平才会提高。

    所以,城市居民基本收入水平,与城市的产业结构息息相关。而且,这个收入不仅仅是工资收入,还包括公民的财产收入、经营性收入。

    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力提高市民收入水平。

    只有让居民收入水平有个大的跃升、提高,才能让老百姓对城市的发展成果有感受;收入水平提高以后,才能更多地吸引高技能、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到这座城市来发展。

    保持生活成本

    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想要脱颖而出,成都认为应该继续夯实自己的比较优势——生活城市,所谓高品质和谐宜居之地。

    放眼全球,一些城市由于房价、物价高企,也筑起了城市的高门槛,“逼”走人才。已经有趋势表明,长期在一线城市漂泊而受房价因素制约而不能购买住房的人,选择在二线及以下的城市作为长期定居地。

    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持生活成本竞争力。

    其核心就是保持合理的房价、稳定的物价,成都将保持生活成本竞争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作为整个城市长期的战略安排,构筑城市的竞争优势。

    倍增高品质公共服务产品

    为什么说的是倍增公共服务产品,而不是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水平?在成都看来,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都整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与目前的制度安排相适应。

    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供给的公共服务产品并不少,少的是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二是对象,目前的公共服务产品设计更多考虑的是户籍人口,而非成都逾2000万的实际管理人口。

    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把高品质公共服务产品的倍增计划,也作为“十四五”的重点之一。

    减少通勤时间

    最新数据显示,成都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598万辆,位列全国第二;拥堵指数排名,成都并不是最拥堵的几个城市。从数据上看,似乎成都“车多,不堵”,不过这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有一定的差距。

    近期,“超千万人正承受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的话题冲上热搜,南京、上海等城市提出,将45分钟通勤覆盖80%~90%作为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的衡量标准与发展目标。然而,根据近日出炉的《中国重点城市道路网结构画像报告》,45分钟以内的通勤比例,成都只有70%。

    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快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从解决“通勤苦”,破题城市生活品质的建设。

    城市更新

    2017年9月,成都市委在组织领导体制上进行重大创新,在市县两级党委序列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通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小切口,探索特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座谈会上透露,经过四年的努力,成都目前大概完成了25-30%的城乡社区改造。

    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城乡老旧社区更新改造。按照目前的基础、进度和反应,可以制定这样一个硬性的目标规划。

    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营商环境的基础,是底线。在此基础上,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所谓“公平”,就是不问规模大小,不问背景,只要企业依法注册、经营、纳税,就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公平是包容的体现。

    所谓“稳定”,就是不因人事变动而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所谓“可及”,就是目前政策丰富,但企业感受不明显。

    在成都看来,一个城市由两个“人”组成——法人和自然人,企业的问题就是营商环境问题,市民的问题就是生活品质问题,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工作有效还是无效,企业的评价和市民的感受才是最高标尺。

    当一个城市办事不求人、办事不找人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就是好的。所以,稳定的预期、公平的政策、可及的制度设计,是成都下一个阶段打造营商环境追求的目标。

    聚集高知识高技能人才

    不少城市都意识到,城市有没有活力和未来,关键看青年人口的比例,尤其是高知识、高技能人口的比例。

    这类人群的聚集,正是构建与城市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协同体系的应有之意。吸引这类人才,要有好的制度设计。

    当城市的创业、就业环境好,身处其中的个人,能找到事业的平台,能设计自己的人生,能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青年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把青年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且把高技能人才和高知识人才放在了同等的重要位置,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这是成都的“包容”,即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安生立命之所。

    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公园城市的底色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建设生态惠民示范城市。

    未来五年,成都把生态惠民作为重要的制度提出来,让成都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人。

    智能、韧性、安全

    数字化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智能化是城市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识。面向未来,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智能、韧性、安全城市。

    全龄友好

    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既要重视年轻人,也要重视老年人,既要重视健康人,也要重视身体有残缺的人,这是城市体现友好、包容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股价暴跌67%,利空再度袭来!7932名股东请注意,又一A股实控人被立案调查

    下一篇

    美国纽约一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周一成功接种辉瑞/BioNTech新冠肺炎疫苗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