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实地探访“两区一城”,成都最具活力和潜力区域如何协同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2-08 16:17

    在成都城市发展版图中,“两区一城”——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立于不同时期,又各自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涵盖了成都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重点发展区域。

    每经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者如何统筹推进?

    “一个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一个是省级层面的区域战略,两者在战略目标上高度契合、内在要求上高度统一、发展路径上高度一致。”此前,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古智猛在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时如是表示。

    在古智猛的解读中,统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关键要做到“三个统一”。其中之一,就是要持续提升成都发展能级,把做强主干功能与发挥极核作用统一起来。

    也是在这次全会上,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被四川省委明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始终扭住的“四件大事”之一。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团参与由成都市委网信办组织的网络媒体“走转改”“两区一城”协同发展主题采访活动,实地探访成都“两区一城”,见证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的区域协同发展进程。

    聚焦科技前沿 高能级产业加速集聚成势

    在成都城市发展版图中,“两区一城”——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立于不同时期,又各自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涵盖了成都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重点发展区域。

    2014年,四川天府新区正式获批设立,成为全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发展至今,四川天府新区经济总量由1681亿元跃升至3500亿元,居19个国家级新区第5位,成都直管区经济总量由217亿元增至520亿元、年均增速13.3%,新兴产业集聚成链的高质量发展增量持续显现。

    活动期间,采访团一行来到天府新区规划厅观景台,兴隆湖美景尽收眼底,天府绿道蜿蜒湖畔,数字经济产业环湖而生。隔湖远望,是“高能级”企业落户聚集区——成都科学城。

    今年6月,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首度亮相,明确要努力在前沿医学、区块链、能源互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策源能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功能布局中,成都科学城正是其中“一核”。

    当天,记者走进位于成都科学城的成都超算中心,实地了解这一推进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成都超算中心项目园区 图片来源:天府新区供图

    成都超算中心建设维护部部长李佳佳介绍,成都超算中心是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的重要算力支撑。其算力总体按照峰值性能300P进行规划,目前一期完成170P峰值计算性能主机及配套系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方面。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先要吸引科学家聚集,成都超算中心就相当于科学家手上拿的计算器,有了趁手的工具,科学家自然而然就会在这里扎堆。”用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总体专家组成员何铁宁的话说,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的高起点规划以及成都超算中心的建设,将助力成都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创中心,起到“输血造血”的作用。

    超前谋划布局 形成双向赋能“聚合体”

    另一边,今年5月正式挂牌的成都东部新区,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这片870平方公里的土地,寄托了成都转型突围的战略愿景,也承载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向发展的期望。

    在成都的理解中,推动“两区一城”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人口产业规模相加,而是要形成基于良性互补、双向赋能的平台化功能聚合体,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作为成渝相向发展新兴极核、成都走向世界的“未来新城”,成都东部新区正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成都东部新区投资促进局新经济处负责人陈杰向记者介绍,聚焦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五大主导产业,成都东部新区正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挂牌以来,成都东部新区新签落地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达1100亿元,下一步还将针对每一个产业功能区的特点和定位,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招引,陆续推动重大项目签约。

    10月28日,吉利学院成都校区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成为成都东部新区第一所建成投用的高等院校。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开学典礼上表示,学校将在北京大学战略指导下,建设北大西部研究院,直接与产业挂钩,为西部地区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此次采访活动期间,记者在校方引导下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走访吉利学院成都校区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场所。在学校的智能化教室里,吉利学院副校长吕峻闽运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授课、互动和监管系统和大家交流分享,让采访团成员近距离体验“智能+教育”场景。

    吉利学院成都校区的智能化教室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程晓玲 摄

    据了解,该校龙头专业主要集中在工科,包括汽车、互联网、机器人和大数据等,均与成都东部新区主导产业相匹配。“不久的将来,学院定能为成都东部新区推动智能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加速构建产学研用全链条产业生态圈、汇聚行业领军人才等作出重要贡献。” 吕峻闽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都出台办法,商品房预售款监管措施升级

    下一篇

    科达股份:股东山东科达解除质押6600万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