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支付期已过仍未收回6000万订金 数知科技:对方有钱,就是不想给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30 19:51

    既然拥有相应的资金实力,孟宪坤缘何迟迟不返还相应订金?这场订金回收纠纷的背后是否还有其他隐情?

    每经记者|曾剑    每经编辑|张海妮    

    一场失败的并购导致数千万元订金难收回,使得数知科技(300038,SZ)如鲠在喉。早前,公司计划收购浙江华坤道威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坤道威)100%股权。为了实施这笔收购,公司向华坤道威实际控制人孟宪坤支付了6000万元订金。但这场交易在2019年7月宣告终止。为了拿回这笔订金,数知科技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获得仲裁胜利。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如今仲裁规定的支付截止日已过,但孟宪坤并未向公司支付相关款项。

    6000万元订金仍未收回

    此前,数知科技于11月12日公告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11月9日作出“孟宪坤向数知科技返还6000万元订金并支付利息”等裁决。这项裁决意味着上市公司有望拿回6000万元订金。

    2018年1月19日,数知科技与华坤道威、孟宪坤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约定上市公司拟收购华坤道威各股东持有的公司100%股权,上市公司向华坤道威控股股东孟宪坤支付6000万元订金。华坤道威主要从事数据智能服务业务,属于大数据和互联网营销行业。2018年1月29日,数知科技支付了上述订金。

    不过,上述交易未能按照计划推进。2018年9月,数知科技公告称,此次重组交易所聘请的部分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交易材料暂未被证监会受理,出于综合、谨慎考虑,为快速推进后续重组工作,公司决定撤回交易的申请材料。彼时,上市公司表示将与相关各方重新商讨交易相关协议部分条款,尽快确定交易的调整方案,并依照规定履行相关审议决策程序后及时披露。

    然而,到了2019年7月,数知科技宣布终止交易。公司称,自撤回相关申请材料以来,宏观经济环境及资本市场关于并购重组的监管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与交易对方就交易方案涉及的部分核心交易条款进行了多轮沟通和磋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据此,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就是否继续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继续推进该事项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公司称将“积极督促交易对方履行订金返还事宜”。

    付款容易退款难。数知科技此后披露称,经多次催告,孟宪坤等仍未返还订金。2019年9月,公司提起仲裁,要求孟宪坤等被申请人连带返还交易订金6000万元及资金占用利息。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结果,其要求“被申请人应于本裁决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支付完毕”。据此分析,孟宪坤应该在11月25日前向数知科技支付相应款项。

    记者11月30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数知科技,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收到孟宪坤的款项。从法律流程上看,虽然仲裁结果已经出来了,但对方也有继续上诉的权利,也可以提出撤销仲裁决议等请求。公司这边也会寻求通过其他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孟宪坤拟出资受让新通联股权

    数知科技上述人士表示,对方肯定是具备支付能力的,“可能就是不想(返还订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与数知科技交易终止后,孟宪坤又为华坤道威找到了新的买主新通联(603022,SH)。而从新通联披露的情况来看,孟宪坤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2019年10月,曹文洁、上海文洁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文洁投资,由曹文洁实际控制)与孟宪坤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拟分别协议转让所持新通联股份2939.62万股和750万股给孟宪坤。但到今年9月,新通联披露称,孟宪坤在交易有效期内未能筹集到受让股份所需资金,《股权转让协议》终止。但与此同时,曹文洁、文洁投资又宣布将向济南铁坤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铁坤投资)转让所持新通联股份3689.62万股,交易总价为5.45亿元。孟宪坤持有铁坤投资51%股权。

    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新通联曾称,孟宪坤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理由在于:孟宪坤多年经商的积累、转让了部分资产及公司向其收购华坤衍庆将支付巨额的现金对价。

    早前,新通联于9月25日发布重组报告书草案,公司全资子公司通联道威拟以支付现金方式作价10.15亿元收购湖州衍庆持有的华坤衍庆70%股权,华坤衍庆为持股型公司,除了直接持有华坤道威51%股权,无其他投资。湖州衍庆由孟宪坤、裘方圆夫妻共同控制。首期交易对价为6亿元。如果能成功出售华坤衍庆,孟宪坤将能获得不菲的资金。目前,上述重组尚在进行中。

    既然拥有相应的资金实力,孟宪坤缘何迟迟不返还相应订金?这场订金回收纠纷的背后是否还有其他隐情?记者将继续关注。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有序开展可控试点,健全法定数字货币法律框架。

    下一篇

    郭树清:承诺低风险高收益就是诈骗 房地产是现阶段金融风险最大“灰犀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