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旭
10月28日,国新办就2020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据媒体报道,不久前青岛出现的感染源来自大港的两名码头工人,最近,新疆喀什也出现疫情,请问在秋冬季做好疫情防控方面,交通运输部有哪些举措?”
每经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 图片来源:国新网 (刘健 摄)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春耕回答记者提问表示,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交通领域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在评估国庆长假期间交通抗疫经验基础上,就秋冬季工作进行系统研究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严防疫情通过交通渠道传播、抓好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工作等。
吴春耕指出,针对青岛、喀什等地疫情,交通运输部加强会商研判和调度指挥,指导地方交通部门按照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南和所在地的疫情防控等级,依法合规分区分级精准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特别是根据各地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符合交通特点的预防措施,确保交通领域不出现传播风险。
在交通行业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面,吴春耕强调,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要严防疫情通过交通渠道传播。
他表示,交通运输部门要继续坚决落实好交通站场、交通工具的消毒、通风和戴口罩、测体温,发现发热旅客留观、移交等一系列措施,继续做好交通各个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把中秋国庆期间在落实防疫措施、加强运输组织、提高疏运能力等方面的成功做法转化为常态化举措继续抓好落实。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抓好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吴春耕指出,要继续落实公路水路口岸入境运输的“货开客关”的总要求,强化对国际货物运输、货运驾驶员的封闭管理和定期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能否通过冷链运输进行传播是近期备受关注的焦点。
10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问答,该问答指出,目前我国已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在特定环境下,物体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交通运输部对此方面的防疫工作也进行了部署。吴春耕表示,坚持人物同防,加强进口货物冷链物流环节的防控工作。交通运输部会同海关等部门重点抓好公路水路进口的冷链渠道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督促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单证查验和信息登记制度,督导、指导冷链物流企业严格查验进口冷链食品,海关报单单据和检验检疫证明,不得承运无法提供进货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督促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做好防护和运输装备消毒等相关工作。”吴春耕说。
此外,还将加强国际航线船舶船员的远端防控工作。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委印发公告,提出落实来华国际航线船舶和船员换班工作,特别是船员在远端实施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同时有序做好船员的换班。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前三季度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正加快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例如,交通投资规模增长近1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5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三季度增速达15.5%。
此外,货运量增速已恢复正常水平。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营业性货运量327.8亿吨,同比下降3.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4.4%,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
这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同时,交通运输部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服务“六稳”落实“六保”,包括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扩大交通有效投资;扎实有效地推进减税降费、纾困惠企;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等。
吴春耕介绍说,今年重点监测了625个公路水路重点项目,分类有序地推进在建项目复工复产达产。及时下达了中央车购税等交通专项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优化项目的审批流程,加快审批进度,提前启动符合国家战略、符合规划方向的建设项目。
“我们建立重大项目调度机制,紧盯千亿元投资大省,紧盯百亿元交通大项目,督促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努力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吴春耕说。
据统计,前三季度累计批复公路水路建设项目311个,总投资约5850亿元。
减税降费方面,前三季度,交通运输领域可量化的措施共降低物流成本1200亿元以上。
在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方面,吴春耕表示,交通运输部门采取了五个方面16项举措,进一步畅通外贸运输通道,促进外贸运输便利化,全力保通保畅保运保安全。加强干线港口和班轮公司的运行监测,进一步引导企业优化运力、调整运线,规范收费行为、稳定市场运价。
吴春耕指出,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组建国际物流专班,研究起草《推进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发出重大紧急运输交办单20余份,协调解决国际物流相关问题40余起,努力保障进口货物进得来,出口货物出得去。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