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叶峰
2020年对于不少行业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其中也包括了基金行业。截至9月底,今年新成立的基金规模突破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不仅如此,随着新基金发行一路高歌猛进,整个公募行业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在近期达到18万亿元,同样创出历史新高。
可以说,在中国资本市场迎来30周年之际,公募基金行业也迎来属于自己新的高光时刻。
数据来源:记者整理 摄图网图 杨靖制图
新发基金规模超2.3万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前三季度新成立的基金数量为1130只,规模约为2.34万亿元,为公募基金诞生以来的历史新高。
其实在2019年,公募行业新发基金的规模就已经突破了此前的最高位,进入2020年,这种趋势不仅得到延续,而且新发规模增长速度更快。
以2.34万亿元的规模,对比去年全年1.42万亿元的规模,增幅近1万亿元,而今年还有一个季度的时间,按照目前的发行速度,今年相比去年,增长幅度或超70%。
分类来看,混合型基金的增长速度尤其迅猛,截至9月底,混合型基金的新成立规模达到1.19万亿元,这也是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远高于2015年的8471亿元。
股票型基金虽然还未达到创历史之最,但是也突破了3000亿元,达到3090亿元,在过去20多年的公募发展中,仅次于2015年的3540亿元,在今年剩余的3个月时间中,很有可能也会实现历史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基金发行的成绩还是在控首发规模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算上首发认购的规模,则更是增幅惊人。
相比较而言,货币基金在今年新发行的份额为零。即使从存量的货币基金来看,今年以来的增长也并不多,去年底的货币基金规模约为7.12万亿元,今年8月底的规模约为7.35万亿元,增长约2300亿元。
而公募基金整体的管理规模从去年底的14.8万亿元增长至今年8月底的17.8万亿元,增长约3万亿元,也就是说,货币基金的贡献还不到十分之一,从这个数据也可以发现,资金更多的是往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流动。
虽然市场上有关于基民“赎旧买新”的说法,不过根据东吴证券的研究发现,存量公募基金1~8月的净赎回率均值为1.4%,过去10年均值为1.3%,存量市场赎回处于正常水平。
公募管理总规模达18万亿元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44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85家内资基金公司、12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合计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为17.8万亿元。
这个数据突破了今年4月底刚创下的17.78万亿元的历史新高。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已经突破18万亿元。
回看公募基金20多年的发展历程,过往有几个年份都出现规模迅猛增长,第一次是2005年至2007年,Wind数据显示,在这个期间,公募行业的管理规模从4691亿元增长至3.28万亿元,不仅首次突破了万亿,而且短短两年时间增长近6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阶段,“渠道之王”银行开始涉足公募行业,诞生了首批银行系的基金公司,这些银行系基金公司,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不仅在公募领域,而且在养老金等领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工银瑞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05年,工银瑞信作为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经国务院批准试点成立,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公司治理科学、业务资质全面、产品体系丰富、投资业绩良好、风险控制严格的资管总规模近1.3万亿元的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工银瑞信的公募有效管理规模、股票基金管理规模、指数业务规模均居银行系基金公司第一。此外,工银瑞信自成立15年来旗下基金已累计为持有人创造了1424亿元利润,位居行业前列,利润总额持续位列银行系公司第一。
业绩方面,近年来,随着投研体系不断完善,工银瑞信投研能力和投资业绩得到持续提升。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过去3年、2年、1年工银瑞信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加权业绩表现均位居全行业前20%,其中最近一年已跻身行业前10%,打造了工银文体产业、工银新金融、工银前沿医疗、工银战略转型、工银美丽城镇、工银信息产业、工银养老产业、工银战略新兴产业、工银中小盘成长等众多绩优五星级主动权益类基金。
而在养老金等领域,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工银瑞信养老金投资管理规模连续9个季度保持同业第一,达到4290亿元,较年初增长17%,同业第一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末,最近3年和5年以及2019年当年的年金投资业绩,工银瑞信均位居同业第一,社保业务也已连续5年获得社保理事会基本面评价最高档(A档)。
逆势前行 不断获得认可
2007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公募行业的管理规模一直徘徊在2万亿~4万亿元,直至2014年之后,随着第二轮牛市到来,公募行业的管理规模从2014年底的约4.5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底的8.4万亿元。
与第一轮牛市不同的是,虽然市场在2015年之后出现明显调整,但是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却逐年攀升。
从2016年底的约9.2万亿元,到2017年底的11.6万亿元,再到2018年底的13万亿元,公募行业的管理规模在逆势中不断前行。
而随着这两年基金赚钱效应的明显回升,公募行业的规模增长更是势如破竹,连续突破多个万亿关口,如今18万亿元的规模,相比于2016年底的管理规模,增长近一倍。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公募基金这两年获投资者认可,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赚钱效应,公募基金这几年整体业绩不错,“炒股不如买基”越来越得到认可;二是资管新规的影响,其实也是利好公募,当资管产品净值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公募基金以其高透明度、高合规要求,越来越受到关注;三是资产的选择,以前可能选择非标等一些产品也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但随着刚兑打破,投资者的风险可接受程度在提升,再加上货币基金等收益较低,投资者也开始愿意去尝试一些权益类基金。
另一方面,不管从政策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来看,权益类基金都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近期,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提到了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探索建立对机构投资者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则表示:“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运转,债市迎来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至3%附近,但仍然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从中长期的视角放眼股市,我们的经济基本面领先全球稳步恢复,内部的经济、产业、股市制度等均处在历史上较好的位置,未来继续享受金融开放的红利,A股正在经历历史上第一次‘长牛’。相比于债券而言,股票资产具备更高的性价比,因此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适当降低债券型基金的配置力度。”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