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新经济正带来重大机遇 优势明显的成都潜力巨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9 15:28

    在黄耀和看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有望成为未来新经济中潜力最大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拥有相关产业基础和优势的成都,未来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欢

    黄耀和在全球科技创新论坛上发言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9月28日,主题为“科技创新:新经济•竞争力•全球化”的全球科技创新论坛隆重召开。该论坛由南华早报主办、每日经济新闻协办,成都为主会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分会场,三地同时连线举行。

    当天,来自全球国际大都会的200余名科技翘楚、金融领袖共聚成都,共同探讨企业竞争力、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等议题,制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议程。

    作为拥有近30年投资银行业务经验的金融专家,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购并交易服务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企业融资与并购部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参与了当天论坛的三场三地对话之一——“西部大开发新引擎:发展新经济,成都东进南拓参与全球竞争”。

    活动期间,黄耀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但我认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短期的外在环境改变反而伴随着新机遇的诞生”。

    在黄耀和看来,全球疫情冲击之下,企业应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是核心,新经济的发展也正带来重大机遇。“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有望成为未来新经济中潜力最大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拥有相关产业基础和优势的成都,未来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开放助益中国企业走出去,更使外国企业共享中国机遇”

    “中国的开放和本地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并非朝夕之事。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前,许多国家已参与中国投资。”

    黄耀和牵头组建了普华永道全球网络,覆盖157个国家,其中50个国家有中国业务组。这既能帮助中国企业设计全球化战略布局,又操盘企业“走出去”并购、全球税务结构、全球内控管理等具体落地事宜。长期参与本地企业的国际化,黄耀和对中国的开放如何助益本地企业国际化有深刻感受。

    首先是最直接的商业增长。“中国企业走出去,全球市场更加广阔,企业的业务机会迅速增加,这是立竿见影的效果。”黄耀和说。

    其次为长期助益,具体体现在中国企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他认为,通过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中国企业管理层整体对于世界格局和全球需求的了解、对于全球商业脉搏的把握、对于制定自身战略时眼界和格局,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这无疑将更长久地影响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毕竟要提升全球竞争力,企业一定要具备非常强的世界观,清楚市场的需求在哪、对手在哪。缺乏这样的视野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全球竞争力的”。

    以上两点反过来作用于企业,产生第三个助益——核心技术的提升。“在二三十年前,中国企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即科技创新。”黄耀和指出,这在当时可以理解,因为发展有阶段性和周期性,但改变已经发生。“从过去的直接‘买’,到如今研发投资比重地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内功正在不断增强”。

    中国的开放,不仅助力了本地企业“走出去”,更使外国企业得以共享“中国机遇”。“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腹地纵深推进,以及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对外国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蛋糕’。”黄耀和说。

    在此背景下,他注意到外国金融机构的中国战略已悄然改变:“第一,加码本地化业务;第二,进行B2B尝试;第三,地理上扩大在中国西部的布局”。

    在黄耀和看来,这是商业机遇对企业的“天然吸引”:“纵观全球,既能提供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又能提供安全、稳定、开放并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对外国企业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供需结构改变带来新机遇,企业与城市相辅相成”

    今年以来,疫情等因素使全球宏观形势发生了不少改变。但黄耀和认为,宏观环境也好,贸易模式也罢,归根到底改变的是“供需关系”的平衡与格局的把握。

    “疫情使人们减少出行和消费,需求减少,供需开始失衡。”黄耀和指出,需求端的变化又进一步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设计策略变革。

    具体而言,黄耀和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市场的距离缩短,“疫情使全球运输受到影响,以前可能更倾向于在人力和资源低廉的区域设置供应链,如今可能要一定程度考虑产品到市场的可达性,进而缩短供应链距市场的距离。”其次是疫情之后,一定程度增加对投资国家或地方政府危机应变能力的考量。

    而微观来看,这种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以及未来对企业全球竞争力的评判,在黄耀和看来,这也应当放入企业所在的供应量予以考量。

    “不仅要确定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定位,是属于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要考察企业与其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度。”他强调,“更重要的是,要衡量整个供应链的完整度、企业在其中的独立性和依赖性——我们已经看过太多被卡脖子的案例了。”

    正是基于此,黄耀和认为,在全球供应链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数字化将加快成为未来各垂直产业链的基底。在此过程中,新经济将迎来新机遇。“而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其核心就是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今,包括成都在内,不少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新经济,更是“刀刃向内”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客户思维”为导向,为企业提供新经济的场景机遇,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助力企业发展。

    在黄耀和看来,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新经济的热门领域,原本就是成都具有基础的优势产业;城市本身的吸引力以及当地高校众多等人才和科研优势,也将助力企业在新经济的发展中展露拳脚;更重要的是,当地不断创新改革,为企业发展解绑提能,更能为后者抓住新经济机遇注入一针“强心剂”。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无疑又将反哺城市的发展,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吸引力,这是相辅相成的。”黄耀和如是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成都温江:一座专医之城的活力解码

    下一篇

    国家卫健委: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始终存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