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芯片业巨震!孙正义将ARM卖给美国公司,400亿美元创历史纪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14 17:17

    每经编辑 程鹏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而历史也总是用来不断打破的。

    北京时间今日早间(美国当地时间 9 月 13 日),英伟达与软银发表联合声明,同意英伟达以400亿美元(约合273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软银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ARM,交易将以英伟达股票加现金的方式完成。这将是半导体行业一次世纪大交易。2016年以320亿美元买入ARM的软银,因此大赚80亿美元!

    截止发稿,英伟达盘前涨近7%

    088e5724.png

    图片来源:英伟达官网

    目前,软银集团、愿景基金和英伟达已就该交易签订最终协议。根据英伟达、软银和ARM董事会批准的交易条款,400亿美元对价中包括:英伟达将向软银支付总计215亿美元的英伟达普通股和120亿美元的现金,其中包括签约时应支付的20亿美元。同时,有50亿美元将视ARM的表现,以现金或英伟达股票的方式支。预计交易完成后,愿景基金将持有英伟达6.7%-8.1%的股份。此外,英伟达还将为ARM员工提供至少15亿美元的股权激励。

    f8b28a27.png

    图片来源:英伟达官网

    软银表示,该交易仍需获得英国、中国、欧盟和美国等国家监管部门的批准。交易约耗时18个月,预计将在2022年3月完成。

    e4a8165a.png

    图片来源:英伟达官网

    ab0876bd.png

    图片来源:英伟达官网

    收购后ARM的独立性引发担忧

    此项交易引发全球反垄断监管机构和ARM芯片设计客户的担忧。ARM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架构(IP)供应商,全球芯片客户超过500家,苹果、高通、三星、华为等均是ARM的重要客户。由于英伟达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业界人士担心,交易完成之后,ARM业务的独立性是否会受影响?

    英伟达试图通过声明来打消来自客户和监管方面对其能否保持中立性的担忧。

    英伟达在声明中确认,ARM将继续维持之前的商业模式,即继续其开放许可授权的商业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ARM的合作伙伴还将同时受益于两家公司的产品,包括英伟达的众多创新产品。

    同时,软银2016年收购ARM时的承诺也会继续履行直到2021年9月。英伟达会保留ARM的品牌名称,并扩张其英国总部,允许ARM继续在英国进行知识产权注册服务。

    英伟达还表示,将扩大ARM在英国剑桥的研发力量,建立一个世界级的AI研究和教育中心,并建立一台ARM/NVIDIA驱动的AI超级计算机,用于突破性研究。英伟达将延续ARM的开放授权模式和客户中立性,并通过英伟达技术扩大ARM 的IP授权组合。英伟达CEO黄仁勋认为“双方的结合将塑造出更强大的、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未来。”

    黄仁勋、孙正义各取所需

    对于软银和英伟达来说,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前者可以继续回笼资金,摆脱去年业绩上的巨额亏损;后者则将进一步巩固自身在芯片行业的优势地位,完善移动端的产品生态。

    英伟达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芯片公司之一,专门生产用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心、汽车和人工智能的强大芯片(GPU巨头)。截至周五,其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比芯片技术的长期领导者英特尔高出近1000亿美元,英伟达也是今年科技股中表现最优秀的公司之一。

    ARM公司创建于英国剑桥,作为全球芯片设计公司巨头,ARM的市场覆盖范围高达95%,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的授权,也出售芯片与软件通信的指令集。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IP技术授权厂商,苹果、三星、高通、华为等设计厂商都是基于ARM架构。

    4583ced0.png

    图片来源:同花顺app

    自软银成立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豪赌科技初创公司以来,其投资频频失败,以至于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财务问题。作为扭转经营困境的一个举措,软银集团正在对外大量变卖资产,诸如阿里巴巴、美国运营商T-mobile、日本电信等的更多股权。

    2016年,孙正义斥资320亿美元收购ARM,缔造了当年最轰动的收购案。如今4年大赚80亿美元。尽管彼时他曾表示,ARM将是软银集团的未来,同时他将所谓的物联网描述为正在上演中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范式转变”,可是今年4月,孙正义还是将ARM摆上了货架。

    其态度之所以发生巨大转变,一方面是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另一方面也因为ARM并没有像其所期望的那样迎来强势增长,反而销售增长相对停滞。

    719eaecc.png

    可见ARM是孙正义近年来科技股投资中“最值钱家当”这一笔高达80亿美元的回报,对于眼下陷入困境的软银来说,至关重要,这也足以让孙正义舒缓一口气。

    另一方面,对于出生于中国台湾的黄仁勋来说,这项交易无疑是一场重大胜利。

    公开数据显示,ARM以IP授权模式已在移动端CPU市场占据了95%的份额,总共有超过100家公司与ARM签订了技术使用许可协议,其出货量从2013年的每年100亿台上涨到现在每年200亿台。

    当交易达成后,英伟达势必将受益于收购ARM产生的协同效应,其不仅能在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芯片领域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而且还能通过ARM探索英特尔之外的数据中心生态系统,在部分PC和服务器领域建立一定的生态优势。

    事实上,在收购ARM之前,英伟达已经开启收购狂潮。今年第二季度,英伟达先是完成了对以色列Mellanox Technologies的收购,随后又以未公开的价格宣布收购开发网络软件公司Cumulus Networks。

    与此同时,英伟达的股价也一路迭创新高,其最新市值高达3002.2亿美元,不但远超芯片巨头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第一的芯片厂商,更是将GPU领域的老对手AMD远远甩在身后。

    英国工党和ARM联合创始人提出反对

    据路透社报道,英伟达对ARM的收购也受到英国政界的关注。英国反对党工党近日对这一交易表示反对,认为英伟达收购ARM公司不符合英国的公共利益,可能导致英国最具创新力之一的科技企业被海外资本掠夺,工作岗位流失海外以及ARM将会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法规的约束,也就意味着美国总统可以决定ARM出售给哪些美国以外的公司。

    ARM公司在全球拥有6000名员工,其中有3000名员工在英国。目前全球数百万种电子设备都使用ARM的芯片架构,无论是苹果的iPhone、iPad,亚马逊的Kindle,或是汽车制造商的汽车电子设备。

    英国工党表示,政府要积极推动产业政策的发展,就不应该忽视ARM被美国芯片巨头“吞并”的潜在风险。“忽视这一交易的潜在后果是不对的。”其工党领袖Ed Miliband说道,“这些风险包括对公司总部所在地和英国数千个工作岗位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4160c966.png

    图片来源:ITV News(英国工党领袖Ed Miliband)

    此外,ARM的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博士在接受英国BBC采访也明确表达了反对英伟达收购ARM。

    db2bf3e0.jpeg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照片

    他直言道:“允许英伟达收购ARM将是一场灾难,因为这将损害ARM必须满足众多不同公司和供应商需求的中立性和能力。”“软银并非一家芯片公司,其保留了ARM的中立性,如果ARM成为英伟达的一部分,则大多数被许可方都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因此当然会寻找ARM的替代产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有关专业人士也对此表示反对:

    b2346e48.png

    市场研究机构The Linley Group的分析师Mike Demler就认为,“(此收购)可能会导致人心叛离,越来越多ARM的客户可能会转投RISV-V阵营”;

    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Tirias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师Kevin Krewell则直指,“这(此收购)会是黄仁勋担任英伟达首席执行官以来最鲁莽的行动”;

    《EE Times》前全球总编辑Bolaji Ojo也在他的专栏中表示,英伟达收购ARM计划实在欠缺考虑,忽略了伴随着收购而来的一系列后果。

    f3573aa1.png

    分析师:或对国产芯片造成不利影响

    英伟达收购ARM,会给国产芯片带来什么影响?

    东吴证券计算机团队表示,英伟达收购ARM会导致美国对中国芯片行业限制能力提升。此前国内海思、飞腾等均获得ARM的V8指令集永久授权,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CPU。如果英伟达成功收购ARM,ARM可能会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国内厂商能否继续获得升级版的指令集授权存在较大变数。

    ARM从英国公司变成日本公司,还可以保持其中立性,但现在若变成了美国公司,ARM将会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法规的约束,也就意味着可以决定ARM出售给哪些美国以外的公司。

    68e1c2ef.png

    图片来源:华为海思官网

    众所周知,之前美国对华为等中国公司做出了一系列的限制和打压措施,这使得台积电等企业无法代工华为海思等中国芯片公司设计的芯片产品。此外,建设芯片工厂需要的很多关键设备,比如荷兰ASML公司的EUV光刻机、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各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也都受到美国政府禁令的限制,无法提供给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使用。

    此时,华为海思等中国公司,尽管生产不了芯片,但仍然可以使用ARM的架构授权,进行芯片设计。但是如果ARM一旦被美国公司收购,ARM架构的授权也就会受到美国禁令的约束,使得华为和其他芯片公司无法继续使用ARM架构设计芯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路透社、华尔街日报、ITV News record、同花顺app、新浪财经、界面新闻、英伟达官网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9月14日龙虎榜解析:这28只个股被机构扫货,长春高新获深股通净买入2.3亿元

    下一篇

    重磅!成都出台“房产新政15条”,增值税免征年限2年变5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