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报告:未来深圳应让新消费、新科技红利进一步凸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08 15:28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力量》报告。报告提出,未来的深圳将成为我国品质消费社会示范区、国际前沿技术突围先锋区、全球创新生态先导区和全球新经济特区。

    每经记者 欧阳凯    每经编辑 文多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从“三来一补”的外向型加工贸易,到高新技术、金融、互联网科技的崛起,以及近年来在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探索,过去的40年,深圳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转变,但接下来的40年,深圳要如何继续保持领先,又该走向何处?

    9月7日,在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办的《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力量》的报告发布会上,该院的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指出,深圳未来的40年,应是消费红利和科技红利进一步凸显的40年。在这一逻辑下,通过本土消费需求和超大市场,构建“以我为主”的供应链体系,再不断迭代输出国外,从“品牌在外、市场在外”向“品牌走向全球、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转变。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欧阳凯 摄

    深圳未来什么样

    报告将深圳过去四十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至1990年,属于“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十年,涌现出招商蛇口等企业代表;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至2000年,属于制造业兴国的十年,华为、中兴在这个时候慢慢成长起来;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至2010年,属于科技浪潮中的弄潮的十年,以腾讯、比亚迪为代表;第四个阶段是2020年至2020年,是属于新生活时代颠覆创新的十年,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迭代出大疆等企业。

    曹钟雄表示,当前,深圳这座城市更应该“谋局当远”,特别是当前逆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提出“双循环”,深圳要积极应对这个转型。他表示,过去的发展是以外带内,未来深圳要关注内生的力量、国内的市场、消费,同时还要坚持、还要继续弘扬深圳的优势和加大科技创新,在未来新的循环体系下深圳需要演化新的发展脉络、新的发展模式。

    报告提出,未来的深圳将成为我国品质消费社会示范区、国际前沿技术突围先锋区、全球创新生态先导区和全球新经济特区。以国际前沿技术突围先锋区来说,深圳需要依托自身相对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基础科学,担当科技迷航中的中国排头兵,强化重点领域率先突围,做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行者。

    曹钟雄表示,当前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圳需要用更大的胸怀改革,以更大的包容引领企业加大创新。

    报告预计,2021~2025年,随着政策的深入布局和企业的持续创新,深圳新经济增速仍将保持9%的平均增速,深圳GDP增速预计6.5%左右;到2025年,深圳市新经济规模预计将突破两万亿元,占GDP比重预计将达到50%;到2025年实现名义GDP总量4.2万亿~4.5万亿元的规模,直追瑞士等国家2019年的经济规模;人均GDP有望超过到3.5万美元,超过高收入经济体中位数。

    深圳经济仍面临“失速”风险

    尽管深圳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枢纽与创新枢纽,但未来的深圳,需要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城市竞争。在新的起点上,深圳需要直面现实的困境,才能走得更稳、更好,才能更好地“先行示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除了提到土地掣肘、综合成本、教育医疗配套等短板外,还指出深圳存在消费不足、平台缺少、独角兽失衡等三大问题,同样值得外界关注。

    一是消费“一小一低”。社消零规模小,最终消费率低。报告指出,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对比来看,深圳最终消费占GDP比例为40%左右,不仅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社消零规模长期排名靠后,不到上海的一半,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消费规模停滞不前甚至会导致深圳经济发展面临“失速”风险。

    二是互联网消费平台是深圳国内大循环的短板。北京有京东、上海有拼多多,杭州有阿里,广州有唯品会,当前深圳在互联网消费平台领域发展仍不充分,仅有乐信、辣妈帮等为数不多的平台。报告表示,未来深圳需要有更多“阿里式”、“京东式”、“拼多多式”等消费企业出现,需要培育更多本土综合性消费平台龙头,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畅通内循环板块上有更多政策布局。

    三是独角兽数量和质量都需进一步提升。报告认为,一个城市的独角兽企业,代表着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力量。但目前,深圳独角兽企业相对较少,且估值较低,与全球创新之都的定位要求尚有差距。从行业分布来看,深圳独角兽企业主要为“硬科技”企业,未来需要培育更多的内容型独角兽。

    “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龙头企业,深圳的前十家,房地产、传统金融各占一半,这是跟美国不一样的地方——(而且)美国的金融企业也不是特别传统的金融企业,更多的是互联网、信息科技。”曹钟雄指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住房租赁条例公开征求意见:明确租赁企业、房产中介不得违规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下一篇

    视频丨银行降薪实锤?合计下降5.9亿元,但平均月薪仍让工薪族“柠檬精附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