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每周为您分享《一周投融资亮点》,最近一周创投圈的目光聚焦在了新零售、大健康和植物肉赛道。
每经记者 唐如钰 每经编辑 肖芮冬
据清科私募通数据,截至本周五下午,最近一周(8月15日~21日,下同)共发生投资、上市和并购事件121起,涉及总金额343.54亿元人民币。其中,并购事件36起,披露交易金额91.65亿元人民币;涉及金额较大的并购事件为8月18日,云南工投君阳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受让云南九天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8.0%的股权,作价25.92亿人民币。
本周上市企业15家,总融资金额129.99亿元人民币。
其余70起均为投资事件,披露投资金额事件59起,共计121.90亿元人民币;其中涉及交易金额较大的投融资事件为8月21日,银河德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中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市高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资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6.66亿人民币。
从交易事件地域分布看,本周活跃度最高的地区为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占投融资交易案例总量的22.3%、20.7%和15.7%。
本周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投融资案例分别来自新零售、大健康和植物肉赛道。
本周,植物肉赛道的风从海外刮至本土。8月19日,本土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宣布完成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本轮由云九资本领投、老股东愉悦资本、经纬中国跟投。星期零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供应为一体的植物基人造肉企业,其产品以大豆为主要提取原料。今年3月,该公司曾获得经纬中国、愉悦资本等机构的数千万人民币投资,一度创下了国内植物肉创业公司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
星期零融资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另一家本土植物基人造肉品牌Hey Maet宣布完成近千万元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双塔食品、美国硅谷UpHonset Capital、天图资本。
从两家初创企业的融资规模即可发现,本土植物基人造肉赛道尚处于风起阶段。近年来,强调绿色、健康、环保概念的植物基人造肉在海外掀起了流行风潮,成为众多素食主义者、环保人士的餐桌“常客”。同时,也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登陆纳斯达克,为比尔·盖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一众投资人带去不菲收益后,该赛道晋升为VC新风口,引得资本加速、加码布局,在过去几个月里屡屡出现数亿美元大额融资。
如今,人造肉风至本土,初兴的植物基肉类企业开始获资本关注。但拿到融资仅是路漫漫的开端,如何突破口感、提高产品性价比以及建立起供应链等,仍是本土人造肉走上大众餐桌前需要去克服的困难。
8月17日,京东集团(以下简称京东)在其2020年二季度财报披露中宣布,旗下子公司京东健康与高瓴资本就不可赎回的B轮优先股融资达成最终协议。预计高瓴资本将向京东健康投资总金额超过8.3亿美元的资金,交易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结束。
京东健康是京东旗下唯一经营大健康相关业务的子公司,于2019年从母公司拆分开始独立运营,也是继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后的第三家“独角兽”企业,现有业务包括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四大板块。
每经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大健康领域的核心赛道之一,其中不乏一线资本争相布局。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投资中信二十一世纪的方式率先布局大健康领域,随后阿里健康崛起。此外,平安、恒大集团亦相继涉足互联医疗健康领域,成立子公司。
与此同时,国家顶层设计也在积极推进医疗健康“上网”进程。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就提出,要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
俨然,政策与资本双驱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日,个护家电品牌“素士”宣布完成1.75亿元Pre-IPO轮融资。据悉,本轮由远翼投资领投,恒旭资本、弘晖资本、浙商创新资本联合投资,老股东昆仲资本和云沐资本再次追加,融资所得将被其用于公司底层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
公开资料显示,素士成立于2015年,是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主打个人护理小家电产品。2016年,该公司获得小米集团与顺为资本投资后,成为小米生态链一员。与传统家电公司不同,素士成立之初即瞄准个护小家电的细分赛道,并以年轻消费者作为目标群体。
记者注意到,与大家电产品相比,个护类小电器具备易消耗、更新换代快,且渗透率较低、增长空间大等特点。以常见的电动牙刷为例,有数据显示,其在本土市场的渗透率仍不高于5%,而这一数字在美国则高于40%。易消耗、迭代更换的产品以及潜在的增长空间自然也引得资本入场布局。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