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把脉:首提“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强调从持久战角度认识中长期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7-31 00:32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二季度GDP增长3.2%、工业消费投资三大指标“触底反弹”……尽管上半年我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中国经济一路攻坚克难,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了增速“转正”。

    在上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交出超预期“成绩单”的背景下,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运行图”和“进度表”又将如何绘就?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除了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以外,还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次重要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和新提法,其中更首次提及“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这一重要概念。

    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协调机制

    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超预期的成绩,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本次会议强调,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在上半年经济稳步恢复的情况下,如何分析研判下半年的经济形势?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此次会议的有关表述看,决策层对可能遇到的严峻形势有着充分的准备。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与这样相对谨慎的认识相对应,在此次会议的有关表述中,继续保留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内容。这是继4月17日、5月15日政治局会议后,第三次出现该内容。

    与此同时,此次会议继续明确提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首次提出“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

    从“逆周期”到“跨周期” 体现宏观调控演进

    应对各方面挑战,保持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宏观调控无疑是我们手中的一项“利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次会议有关宏观调控的表述中,首次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相对于此次提出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概念,此前比较常见的提法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或“逆周期调节工具”。比如在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提及“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19年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则提及“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从“逆周期”到“跨周期”之变,背后反映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出现了怎样的演进?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读称,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指的是在经济周期运行的不同阶段,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各不相同的针对性对冲措施,应对经济的波动。

    比如说,经济增速过快时,要使用逆周期政策让经济降温;当经济处于相对较弱的运行阶段时,宏观经济政策就会增加刺激措施,来保持相对稳定的运行。

    不过,如果仅仅注意逆周期调节,可能出现政策虽适应当下周期,但有可能带来更长期后遗症的情况。

    而提出“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意味着宏观调控不会简单考虑一个经济周期内的问题,而更加关注一项宏观经济政策延续的时间、覆盖的效果。宏观政策的推进不仅仅简单考虑当前的情况,还要结合并纳入更长远的情况。

    在本次会议有关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表述中,也着重提及“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这一内容与上文提及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之间,具有高度的接续性和一致性。

    “双循环”概念首现政治局会议层面

    近一段时间以来,决策层在多个关键场合提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提法。

    例如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也强调,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而在此次政治局会议上,“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表述再被提及,也是首次在政治局会议层面出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多个重要场合,“双循环”中“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地位都得到凸显。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记者也注意到,对更好发挥国内大循环作用这一重要命题,近期决策层也作出一系列权威表述,不少专家也给出深入分析解读。

    图片来源:新华社

    例如,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就指出,我们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分析认为,我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构建以内需体系为主体框架的国内循环体系,是坚持以我为主构建双循环的关键。

    张占斌表示,紧盯国内循环发展的重点,一项任务是畅通国内循环体系的基本环节。

    比如在分配领域,重点是提高居民收入增速,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流通领域,重点是降低公路运输成本并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例,打通港口、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连接短板,降低整体物流运输成本;在消费环节,提高国货精品的竞争力吸引境外消费回归,积极发展特色服务型消费。

    再提“房住不炒” 显示政策定力

    对于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多方面具体任务。

    例如,会议提出“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这是今年召开的历次政治局会议中首次出现这一表述,而新型城镇化料将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方面的一个“高频词”。

    近一段时间以来,政策层面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也作了不少先期部署。比如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扩内需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而在6月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围绕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和县域经济培育设施等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17项建设任务。

    除此之外,本次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也体现出尽管国内经济形势持续面临较大压力,但“房住不炒”的方针依然坚若磐石,显示出了政策的定力。

    而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房地产市场政策,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时也指出,要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要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依法有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城市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房问题。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证监会:5家企业IPO过会,兆物网络被否

    下一篇

    7月31日道指挫200点,美国二季度GDP下滑近33%,理想汽车在美上市首日收涨43%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