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旭
6月17日,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消息,近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加强医保目录管理。逐步统一医保药品支付范围,建立谈判药品落实情况监测机制,制定各省份增补品种三年消化方案,2020年6月底前将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剔除出目录并完成40%省级增补品种的消化。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剔除医保目录后,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几无生存空间。此外,尽管针对增补品种的消化给了地方三年消化时间,但建议地方都应该尽可能往前赶,这将利于加快地方医保支付结构优化。
截至目前,我国共出台了5版国家医保目录,去年11月公布的2019版新版医保目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原来在新版目录出台之前,较早版本的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后,地方对医保目录乙类药品有15%的调整(调入、调出)权。因此,一些没能进入国家医保局目录的药品,还有可能进入地方增补目录的机会。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不过,在去年发布新版医保目录时,国家医保局就已明确,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三年内逐步消化。消化过程中,各省份应优先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调整出支付范围。
此次通知中对此进行了再次强调,并设立了时间点——要求各地2020年6月底前,将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剔除出目录并完成40%省级增补品种的消化。
在国家重点监控品种方面,2019年7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神经节苷脂、脑苷肌肽、奥拉西坦、小牛血清去蛋白、前列地尔、复合辅酶、鼠神经生长因子等20种药品被列入国家重点监控目录清单。
业内认为,上述临床价值不高的“神药”对医保基金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据米内网数据库显示,这20个品种药品2018年在中国公立医院的销售额合计高达652.82亿元。
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中已调出了上述国家重点监控品种。但值得注意的是,20种药品并不都在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有的是存在于一些地方增补目录中。
目前,各地也在积极落实调出。例如,去年12月,重庆医保局、重庆人社局发布《关于实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9年版)的通知》中就已明确,属于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品种的药品,于2020年6月1日起不再纳入全市医保报销。
图片来源:新华社
被认为是医改“先锋”的福建省,去年12月发布《关于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挂网目录调整有关问题》,表示将根据医保目录的调整和医保谈判结果对挂网目录进行分类调整。其中,明确提出对列入国家重点监控的品种予以删除。
史立臣表示,这意味着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基本告别福建公立医院市场。在他看来,这也有望成为今年各地推进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于省级增补品种,史立臣表示,过去地方增补品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也有一些涉及灰色利益。
例如,过去增补药品的生产企业大多是当地企业,地方在招标采购时可能有出于保护本地企业的考虑。另外,药企和一些地方还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利益关系,而取消增补目录有助于斩断地方相关利益链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也曾指出,允许地方增补药品是制度建设初期的过渡性措施。
对于为何是三年消化的时间安排,以及今年6月底前完成40%省级增补品种消化的要求,史立臣表示,增补品种纳入地方医保时也会签署相关期限协议,所以有一个时间段来逐步完成增补品种的消化。
目前,多地也在积极落实相关工作,一些地方已公布调出名单。
例如,去年12月,湖南省医保局与省人社厅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实施工作,优先剔除属于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的品种、调出已进入国家药品目录中的本省原目录品种后,归类为“消化期内药品部分”,共计404个药品,且明确按照国家规定在三年内逐年消化。
史立臣表示,各地在增补品种消化上虽然步调快慢会有不同,但都应该抓紧时间,尽可能往前赶。一方面这能给医保支出留出更充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加快地方医保支付结构的优化。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