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0城市新基建布局与发展白皮书》发布:东部地区引领,民间投资占比突出!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6-10 17:35

    6月10日,每经智库与赛迪顾问联合发布《2020城市新基建布局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国内第一份针对城市新基建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详细深入地解读了新基建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每经记者 任芷霓    每经编辑 吴永久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着中央的密集部署,全国各地也开始陆续跟进,城市成为新基建的核心载体,也为新基建创造了更广阔的需求。

    6月10日,每经智库与赛迪顾问联合发布《2020城市新基建布局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国内第一份针对城市新基建的研究报告。报告从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区别、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布局、典型城市新基建的规划和发展方向,以及对新时代推进城市新基建布局的建议四个方面,详细深入地解读了新基建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在发布白皮书时表示,加快推进新基建与产业协同发展、新基建与城市场景赋能,以及新基建与未来产业布局三方面研究及前瞻部署工作,是城市需要统筹和规划的重点。

    东部地区引领

    白皮书显示,根据现有投资计划,比较现有公开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各区域占比,可以看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具有东部地区引领、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态势。

    按照5G、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口径标准,从已公开年度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的26个省(市、区)中来看,安徽、广东、江苏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数绝对量较大,分别达到了280、165和109项,而河北、山东等东部地区省份的新型基础设施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3.5%、35.0%。

    据统计,纳入省级重点投资计划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东部地区共有406项、中部地区373项、西部地区216项,而东北地区仅有2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40.7%、37.4%、21.7%和 0.2%。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此前公开《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三年内推动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透露,初步梳理,未来三年上海新一轮的48项重大项目总投资大概2700亿元。

    同样,广州也积极布局新基建投资,5月8号,广州签约73个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73个项目涵盖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智能充电桩等数字新基建重点项目。”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表示,其将催生全市数字新基建提质增速,引领未来数字经济万亿规模增量,带动经济发展新机遇,有力促进广州经济起底回稳、激发数字经济增长潜力。

    王高翔表示,加快推进新基建与产业协同发展、新基建与城市场景赋能,以及新基建与未来产业布局三方面研究及前瞻部署工作,是城市需要统筹和规划的重点。

    民间投资作用突出

    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的投资不仅依赖于地方政府主导,也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进来。按照上海市新基建的规划,总投资2700亿元中有2100亿元都是社会投资;广州1800亿元总投资,也是与华为、百度、京东等全国300多家企业共同建设。

    王高翔认为,随着民间投资在新基建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基建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将远大于传统基建,未来新基建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增量贡献会越来越大。

    在民间投资参与进来后,城市的指导规划将更为重要。白皮书显示,在5G投入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优势突出;在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贵州夺得头筹,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城市群紧密布局;而工业互联网建设主要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高度集聚;人工智能领域京津冀优势明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则聚焦在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北京、上海和合肥。

    另一方面,新基建建设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一个赛场。从制造端来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加快“产业数字化”中的核心使能器,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能够加快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区域与城市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融合化、全面智能化与深度工业化的“城市新四化”,提升城市“数字化产业”与“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从消费端来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业态与服务供给的重要支撑。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城市发展适合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潜在服务需求,推动消费业态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是城市提升发展层级,建立具有差异性的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性工作。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减持!棒杰股份:股东浙江点创累计减持1357.08万股股份

    下一篇

    乐凯新材: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