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危机当下,何被冲击,何被重塑?危机过后,如何复苏,如何改革?同生共存的危与机之中,中国经济面临何等挑战,又该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特此专访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前世界经济论坛欧洲业务副总裁托斯登·耶里尼克(Thorsten Jelinek)博士,探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困境与出路,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每经记者 余佩颖 每经编辑 谢欣
截至北京时间5月26日13时32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逼近550万,近35万人因感染此病而离世。世界贸易组织称这一疫情“史无前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胜过全球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之势现好转迹象,各国逐步开始迈入“后疫情时代”。强有力的管控手段,让中国在两个月内得以控制住蔓延势头,自3月起率先踏上经济重启之路,5月初,欧美各国也陆续发布经济重启方案。
危机当下,何被冲击,何被重塑?危机过后,如何复苏,如何改革?同生共存的危与机之中,中国经济面临何等挑战,又该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特此专访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前世界经济论坛欧洲业务副总裁托斯登·耶里尼克(Thorsten Jelinek)博士,探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困境与出路,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托斯登·耶里尼克(Thorsten Jelinek)博士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 多位宏观经济学家表示,除了目前已造成的经济损失,新冠疫情还将对劳动力、企业以及一些经济体造成长期的影响。您认为新冠疫情对一个经济体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造成损害是长期的吗?会改变一个经济体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吗?
托斯登·耶里尼克:这场全球疫情不仅是“危机”出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它还放大了不可持续的全球增长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定义了过去的几十年,并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有所加剧。
而复苏不仅是恢复到此前的水平,还在于重新定义现有的连通性以及运营和商业模式,而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去全球化的风险。因为要降低未来风险,很可能意味着区域化和减少对全球化的依赖性。其中,大型企业有能力进行相应的重组,而中小型企业没有这种能力。
最初的危机应对主要发生在国家层面,但是经济复苏和未来的经济韧性以及应对力必须在全球层面来进行协调。现在看来,疫情可能产生持久的影响,但也提供了改革全球经济体系的机会。
NBD:您认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会是何样?是会迅速反弹,还是漫长且挑战重重?
托斯登·耶里尼克:这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打击速度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或之前的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要快得多,大多数经济活动目前都只是从史无前例的全球停摆中缓慢复苏。
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同的是,这次复苏不是对金融机构进行资本重组,而是在中短期内向实体经济提供大量流动性。复苏的速度还取决于市场对宏观发展、收益、利润,尤其是对新冠肺炎相关的公共卫生信息的反应,这包括隔离和封锁的有效性,以及疫苗开发。
NBD: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目前均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然而,有分析人士认为,各国央行的救助计划只是缓解了痛苦,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托斯登·耶里尼克:为应对疫情危机,各国央行能够采取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已经部署完毕,应对速度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要更快。为了缓解需求、供应、流动性和就业危机等,并要稳定投资者情绪,这样的快速部署是必要的。然而,这些措施或许并不能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也不一定能缓解中期影响。
疫情导致多国主权债务再次大幅增加,再加上私营部门债务的增加和家庭收入的损失,可能会导致失业、破产和重组。必需品供应的减少可能是这次冲击的另一个中期影响。此外,地方保护主义、去全球化和经济脱钩将影响复苏的时间。
只有多边经济协调和全球领导才能帮助结束危机,更好地平衡货币和财政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NBD:自今年3月起,中国各地开始有序复工。据新华社报道,3月份,央企当月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恢复至1月份水平,达到2.2万亿元。您认为,进入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能够抵消第一季度的下降吗?
托斯登·耶里尼克: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他们恢复经营对中国国内经济复苏至关重要。然而,就中国经济的整体复苏而言,私营企业也很重要。
由于全球经济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仅是缓慢增加,这对中国的生产和消费仍带来一定压力。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即美国和欧洲,二者在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现了急剧萎缩,预计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将出现不均衡的复苏。
尽管中国国内消费已经恢复,但可以预期的是,中国经济将从第一季度的放缓中呈现一个较平缓的复苏。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复苏的时间,也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复苏程度。
NBD:您认为中国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以及减轻经济损失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托斯登·耶里尼克:事实证明,中国政府对新冠肺炎严重性的认识,集中的、自上而下的、快速的医疗和人力资源收集和分配,以及中国人民的自律,这些在遏制这一大流行病的传播上都非常有效。如果没有这些措施和中国政府的专业精神,中国不可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现在中国需要证明的是可以在漫长恢复期中保持警惕,这需要在防止第二波疫情出现和促进国内、国际经济活动之间的平衡。
在复苏过程中,中国也应保持全局观,不忽略其他的风险。成功的复苏既需要计划严格的国家方针,还需要国际协调与团结。由于中国比世界其他地区领先几个月,世界其他地区仍有机会再次学习中国(后疫情时代)的做法。
NBD: 在后疫情时代,什么因素能够决定一个经济体的经济韧性?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应对此次疫情的措施?
托斯登·耶里尼克:每个政府的目标都应该是从这场危机中变得更强大,这需要一个全面的计划,包括如何重启经济,如何安全地解绑封锁,如何短期地和长期地重振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并且如何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改善治理,使经济在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对未来的冲击具有更强的韧性。
后疫情时代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韧性”与其说是预防,不如说意味着吸收冲击、善后恢复、适应各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和能力。政策干预应当包括塑造当地经济的弹性,使家庭和企业能够从冲击中迅速恢复;支持消费者和家庭,防止破产、裁员和关闭;稳定金融体系同样至关重要。
在没有可借鉴的现实情况下,中国行动迅速且适当。
NBD: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4月份,中国新订单指数为50.2%,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33.5%,均较3月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速工业生产的转型升级。您认为此次疫情会给中国的工业生产带来哪些变化?
托斯登·耶里尼克:尽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竞争力仍将是中国大多数贸易伙伴和外国企业做出决策的关键驱动力。因此,中国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生态系统的不断升级对于将产品销往国外和吸引外商仍然至关重要。
宏观经济上,只有创新驱动的经济才能克服要素和效率驱动的经济带来的收益递减的问题,才能保持高水平的竞争力。鉴于巨大的外部压力,中国还需要继续实现贸易关系的多元化,推动自主技术的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