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郭新明建议: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21 22:28

    针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新明,从金融角度,提出了建议: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产品和服务方式;发挥好保险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

    每经记者 边万莉    每经编辑 文多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外汇局江苏省分局局长郭新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发挥金融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的建议》。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为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升传染病防控水平,我国实施了包括优化流行病医疗救治体系、强化疾控机构建设、健全疫情信息监测系统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应对了此后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H7N9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却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部分短板,在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特别是口罩等医用应急物资保障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郭新明表示,为有效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从顶层设计上优化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互补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资源的集中承载者和关键分配者,可以作为公共财政的有益补充,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从金融的角度看,郭新明认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共卫生投资不足;二是卫生医疗机构融资授信存在诸多堵点;三是保险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对此,郭新明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产品和服务方式;发挥好保险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具体来说,分别是:

    1、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要维持平常时期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可满足类似此次疫情的重大事件的应急需要,会产生巨大的浪费,还是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问题的关键在于应急物资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郭新明提出,可考虑按照“平战结合”的方式来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包括增加民营卫生医疗机构、医疗床位等资源,以及鼓励卫生防疫产品生产企业保留维持生产线等。这些供给能力在平时可以用于经营民用,产生的现金流可增强其自身维系的内在动力,在“战时”又可迅速征用,通过“藏能于民”构筑防控重大公共卫生灾害的有力屏障。

    考虑到此类供给能力在平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一定的产能闲置在所难免,纯粹依靠市场化运作难以长期维系,为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实现商业可持续,郭新明建议,“采取税费减免、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等扶持救助政策,引导银行信贷进入公共卫生领域,降低医疗机构、卫生保障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

    2、创新金融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比如,可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公共医疗领域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运营,引导金融机构为项目建设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银行、保险等机构开展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融资业务。

    再如,可借鉴美国等国家公共设施资本证券化融资办法,把公立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项目打包,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实现风险分散。

    3、发挥好保险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对此,郭新明提出了四点具体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人身险产品体系。短期内可通过扩展产品责任、取消免赔额、对特殊人群(医护人员)提供公益性质的保险产品等措施,为新型流行性疾病提供保险保障。长期应将各类人群、传染病及相关各类风险规范化地纳入保险范畴,丰富完善健康产品体系,解决好科学定价问题。

    二是针对传染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单一、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现状,建议构建医保、财政、银行等多部门多元化的医疗费用保障机制,科学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三是深度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应急处理。借鉴世界银行流行病保险机制,结合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经验,建立“政府+市场”流行病专项保险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管理、定量分析方面的优势,提升流行病灾害事件响应能力。

    四是通过构建“保险+”生态圈促推医疗科技联动。引导保险机构利用自身在医疗科技方面的有效积累,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与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比如通过确诊病例快速定位密切接触者并绘制其行动轨迹、利用大数据在不同地区实现医疗资源和政府资源精准配置等。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外卖+“减税套餐”、“直播课堂”、“智能语音”……税务部门开展系列宣传解读

    下一篇

    百亿并购案获无条件通过,冲刺IPO曾屡战屡败,历时9年湘财证券终圆梦A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