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国企改革专家李锦:国企改革更致力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混改重心将由“混”向“改”转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20 22:39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2020年全国两会行将召开,今年国企改革将出台哪些重大举措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就此对国企改革专家、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进行了专访。

    李锦认为,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国企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成主题,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是方向,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是目的。

    而各界高度关注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不少核心内容,也有望在今年两会的精神中得到充分体现。

    《行动方案》将明确国企改革时间表路线图

    NBD:去年年末,《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入公众视野。在您看来,《行动方案》预计会在什么时候正式出台?主导方向将会是什么?方案将关注哪些重点议题?

    李锦 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李锦: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因为疫情影响,《行动方案》延迟发表,这是大家能够理解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经过大量调研、反复论证等工作,已经形成了初步方案。

    可以预料的是,未来三年将是务实笃行纵深发展的三年。三年看头年,从推进改革的进程来看,这个方案应该能在今年上半年发表,我预计两会后就有望发表。

    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国有经济受疫情较大冲击的阶段已告一段落,央企、国企未来在“六保”中有望发挥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

    应对现实背景,国家将更为重视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预计《行动方案》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要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甚至在时间表上提出具体要求。

    国资监管部门将更多地从操作层面来考虑,在顶层设计之下,如果落实过程中有些政策可能存在不平衡,将致力于通过该方案更好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推动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特别是让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

    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前谋划,近期实质性破局动作频出。虽然《行动方案》尚未出台,但国企混改、并购重组等改革举措等工作都在持续推进中,并未止步。而《行动方案》一旦出台,意味着国企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将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提速。

    国企将发挥维护全球产业链作用

    NBD: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行动方案》实施第一年。您认为,在2020年和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的主要基调是什么?

    李锦: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国资国企改革是逻辑起点,而“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是逻辑终点。换句话说,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是国资国企改革的结果与目标。

    2020年初暴发的疫情,也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变得更有紧迫性。“十四五”时期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主要结构问题是: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制造业的创新与产业链问题、服务业结构的优化问题。今年的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更具现实性。同时还将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的举措,以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国有企业将在2020年发挥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方面的引领作用,以维护全球产业链,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有经济五力标准: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加强。这应当作为国企改革新的标准,代替一般意义的做大做强做优。在“十四五”时期,将通过《行动方案》的制定实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新要求。

    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国企改革中“市场化方向”是明确的。国有企业改革要围绕这个方向,激发微观主体内生活力,向纵深发展。

    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NBD:“两类公司”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去年国资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今年这方面改革又会如何推进?您预期今年全国两会对此将有怎样的表述?

    李锦:政策方向上,会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表述,应该会出现在今年全国两会的精神中。

    国有经济两类公司是国资国企改革的“牛鼻子”,关系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今年的体制改革会突出抓好授权经营体制,提出新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适当其时。在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经营机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探索新的运营机制,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在监管部门转变职能的同时,中央企业也将以转变集团总部职能、完善子企业治理结构等为抓手,对所出资企业主动授权放权,充分激发基层企业活力。央企总部仍然是改革的中枢,是今后数年改革的主要载体。

    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下企业及地方国有企业要在更广范围大力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经理层激励制度、差异化薪酬体系。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将“好戏连台”

    NBD: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您预测今年国企又会有什么新的动作?

    李锦:央企重组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我预计今年将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各企业要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

    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重组主要是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选择市场竞争程度相对高、产业集中度较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包括资源类行业、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对外工程承包等领域,进行企业并购横向重组,从而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二是对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的企业优先纵向重组。比如,目前应积极推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煤电钢类企业的合并重组,从而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产能消化和压缩。

    三是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再整合。尤其是那些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要按照业务链、技术链的有机关系进行资产和组织的创新性调配。

    四是外部重组,央地重组与国际重组。

    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以及煤电资源区域整合有望成为今年的工作重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领域的重组整合有望提速。

    “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将会重视在具有自然垄断性领域的改革。

    自然垄断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竞争性业务更多走向市场。区分自然垄断的网络环节和可竞争的非网络环节性质,根据行业特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通过企业重组、可竞争性业务的分拆和强化产业管制等“多管齐下”的政策手段,推动可竞争性市场结构构建和公平竞争制度建设,使垄断性行业国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石油、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领域,是这些竞争性业务的分拆重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混改重心将由“混”向“改”转变

    NBD: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您预计今年又会有哪些新部署?未来混改的焦点和中心是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

    李锦: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心由“混”向“改”转变,是《行动方案》与“十四五”规划的改革焦点。

    显然,要从“混”向“改”转变,“改”是主要的。战略型投资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资者不仅仅带来钱,更重要的是带来市场要素,好的社会资本不仅带来钱,还应该是企业的资源与活力之源,就是市场要素,这是主要标准。

    下一步分层分类推进“混改”,将更加重视合理设计调整股权结构,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差异化管控模式。

    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投资并购、出资新设、上市重组(包括首发上市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发行证券、资产注入、吸收合并)、员工激励等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心由“混”向“改”转变。今后国企混改将越来越多与产业改革融合,如混改+能源改革、混改+电改、混改+军工改革等。

    整体上,从今年开始到“十四五”期间,在多数国企混改阶段性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将转入市场化机制改革,尤其是员工中长期激励机制改革。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要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十四五”时期,政策层面还将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上市,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加大市场化并购上市公司力度,推动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和管理资本的重要载体。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每经热评|“十四五”期间 城镇化应有更大的担当

    下一篇

    每经专访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金融改革助力“六稳”“六保”工作,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拓宽资本市场改革空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