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星
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再次搁浅。
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截至4月2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和《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将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第5次搁浅,也是继3月31日、4月15日后第三次因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而未作出调整。
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当前国际原油市场表现低迷,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无望重返40美元/桶,因此预计下一轮调价窗口开启时,大概率将继续触发保护机制,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届时或仍将不作调整。
回顾本轮计价周期(4月16日~4月28日)内国际原油市场情况,“跌跌不休”无疑是最好的概括。
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例,4月16日,其收盘价为28.31美元/桶,4月28日,截至记者发稿时其价格已经跌到23.22美元/桶,跌幅达到18%。而在4月22日,盘中甚至出现了15.98美元/桶的低位,这是1999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原油市场出现“负油价”现象: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国西得州轻质原油5月交货的期货结算价收于每桶-37.63美元,这是自石油期货1983年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交易后首次跌入负数交易。
对于近期国际油价大跌,隆众资讯副总经理闫建涛称,当前影响油价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生产成本,而是库存,特别是在内陆产油区。
疫情引发了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原油很难外输或储存。纯粹为了经济性而关井停产是有风险的,所以要接着生产。如果储罐库容不够或者存储成本过高,生产商宁愿接受负油价,不得不赔钱让买家拉走。
此外,需求不振也是主导国际油价下行的重要因素。国际能源署4月15日发布报告预计,4月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同比下降2900万桶,降至25年来最低水平。
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设定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即俗称的“地板价”。下限水平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
这也意味着,近期国内油价还将继续维持在“5元时代”。
未来油价走势如何?
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称,目前,海外疫情持续恶化,越来越多国家采取限制出行的方式控制疫情,对原油实际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原油库存不断提高。例如欧盟预计汽柴油总需求削减70%。“OPEC+”最新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减少680万桶/日,其中二季度至少减少1200万桶/日,全球石油市场过剩库存为1470万桶/日。
近期,“OPEC+”减产协议正式落地,本次减产将对国际油价中长期走势带来利好,油价底部支撑也将得到加固。但从短期来看,市场对于减产执行力度和减产幅度仍有质疑,综合海外疫情发展、历年减产协议执行情况及油价修复时长等因素判断,二季度国际油价将在较低水平运行。
国内油价何时能结束在“地板价”徘徊的状态?
对此,隆众资讯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本轮周期来看,现行调价机制挂靠的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低于40美元/桶。当前国际原油市场表现低迷,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无望重返40美元/桶,因此预计下一轮调价窗口开启时,大概率将继续触发保护机制,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届时或仍将不作调整。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