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和民政服务工作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每经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屏画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今年的清明节正值抗击疫情、加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情况不同于往年,对于做好节日期间群众现场祭扫服务保障,民政部有哪些考虑?除了现场祭扫之外,民政部门还采取了哪些祭扫方式来满足群众的需求?
对此,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回应表示,对提供祭扫工作的地方来说,总的要求是要安全有序、绿色文明,实现平安清明的目标。为此民政部门要提前做好祭扫和疫情防控的方案以及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蕊 摄
另外,要及时规范准确无误发布与祭扫相关的疫情防控和管理服务的信息,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让大家知道今年因为要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可能会有一些限制措施,让大家能够理解、支持这些措施。
再有,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要做好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改,要防患于未然。还要落实必要的防控措施,比如要科学设置殡葬服务机构的承载量,采取预约、限流、分时、错峰,包括加强个人防护、场所消毒等各方面的防控措施,同时要防范发生聚集性的疫情,还要倡导绿色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防止火灾等事故发生。要做好殡葬服务的保障,努力为群众提供周到细致、有温度的殡葬服务。
“做好现场祭扫的服务,也需要祭扫人员的配合。”范瑜说,建议现场祭扫的群众要遵守当地的相关规定,守护好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有5个方面提醒大家注意:
一是要遵守预约前置的要求。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居家或者集中观察期未满的人员不能预约现场祭扫,有关人员要自觉遵守。
二是预约成功后要按预约时间和规定的人数前去祭扫。
三是从开始进祭扫场所一直到离开,应该按要求做好个人的防护,接受身份的核验、体温的检测,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不扎堆、不聚集。
四是要严格遵守祭扫用火管理方面的要求,要杜绝违规用火、烧纸、焚香、放炮的行为,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五是文明祭扫。我们倡导采用敬献鲜花等方式表达心意,抵制不文明行为。
“这些大家可能觉得很繁琐,但是疫情毕竟还没有过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千万不能放松。我们觉得,生者的健康平安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范瑜说,所以参加现场祭扫的群众请做好防护,遵守相关规则,这样才能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清明节。
除了现场祭扫以外,范瑜表示,今年为了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民政部门也倡导创新祭扫的方式,重视精神文化的传承,弘扬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尚。鼓励倡导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倡导居家追思。逝者家属举办小型的家庭追思会,大家追忆逝者的美德,传承逝者的精神文化。
二是倡导网络祭扫。目前多地民政部门、殡葬服务机构也都开通了网络祭扫的平台,逝者家属可以登录平台为逝者建立网上的纪念空间,通过网上献花、留言寄语来寄托哀思。为了让“云祭扫”更安全、健康、清朗,也要做好平台的安全防护、服务保障和维护管理,既方便群众又要保证内容的合法合规。
三是提供公益性的集体代祭,有条件的地方,殡葬服务机构精心设计,免费提供集体性的代祭服务,由工作人员完成庄严肃穆的集体祭扫仪式,家属可以实时观看或看录播,让代为祭扫更有内涵。
四是提供个人的代祭服务。有条件的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可由工作人员为有需求的逝者家属提供一些个性化的代祭服务。“代祭服务的项目有些是免费,有些延伸服务是收费的,凡是开展有偿代祭服务的,一定要做到服务项目和价格公示,要让群众清楚明白,要合法合规,不能乱收费。”
“总之,除了现场祭扫以外,民政部门将推广多样化的祭扫方式,尽最大的努力满足群众追思怀念逝者的需求。”范瑜说。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屏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