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许恋恋 每经编辑 杜毅
12月4日,在腾讯和任天堂一起举办的国行Nintendo Switch产品上市发布会上,备受外界关注的国行Switch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发布会上,腾讯携手任天堂宣布,腾讯引进Nintendo Switch将于12月10日正式发售,售价2099元,首发三款游戏。
Nintendo Switch在全球上线已经有两年,最新财报显示,目前全球销量已经超过4000万台。作为国际主机巨头,这是任天堂进入中国市场的又一次重要尝试,但是鉴于中国主机市场的复杂性,任天堂这次和腾讯联手,能否让沉寂已久的主机市场再次“沸腾”起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许恋恋 摄
腾讯、任天堂联手发布国行Switch
国行Switch为续航增强版且预装《新超级马力欧兄弟U 豪华版》体验版,12月4日中午12时在京东和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启预售。腾讯同时表示Nintendo Switch Lite的引进工作正在筹备中。每经记者注意到,京东旗舰店的预约量约为7万。
国行版本最大的优势或许在于本地化服务。据了解,国行Switch通过腾讯设立的本地化网络服务,用户的游戏体验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在任天堂的支持下,腾讯优化了Nintendo Switch内置的“Nintendo e商店”,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来购买喜欢的游戏。
售后服务方面,在任天堂的技术支持下,国行版Nintendo Switch主机可获得由腾讯提供的一年官方保修服务,任天堂丰富的官方周边产品也将享受对应的三包服务。腾讯还将设立线下购买渠道和用户交流中心。
发布会上,三款首发游戏均是马力欧相关的游戏包括《新超级马力欧兄弟U 豪华版》《马力欧卡丁车8 豪华版》《超级马力欧 奥德赛》。不少粉丝感叹,“可惜没有塞尔达(《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有资深主机游戏玩机告诉每经记者,国行Switch硬件和游戏的价格和国际比是有竞争力的,但是已有Switch的玩家或许不会再考虑入手国行版本,更多的是还未拥有游戏机的用户能被吸引。不少玩家向记者表示,硬件倒还是其次,主要是国行Switch的游戏是不是足够吸引玩家,吸引新玩家的,主要还是游戏内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许恋恋 摄
对于国行Switch来说,硬件软件缺一不可。对于未来的游戏内容,官方表示,腾讯与任天堂双方的努力方向是在2020年能够有10-20款高品质的游戏进入国行Nintendo Switch的游戏阵容,在未来,将会基于主机销售和游戏发行节点,进行主机和游戏限定版的规划。
任天堂的中国情怀
今年4月,腾讯和任天堂正式对外宣布了双方的合作,8月,腾讯正式宣布代理Nintendo Switch在中国的发行和运营。8月,任天堂还和腾讯一起参加了2019ChinaJoy,十几年来,这是任天堂第一次参加ChinaJoy。
任天堂对中国颇为重视,多年来曾几次尝试进入中国市场,但屡屡碰壁。2003年,任天堂第一次正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并将旗下的Nintendo 64游戏机改款为支持中文的“神游机”,但结局确实销量太低,很快退出市场。2005年,任天堂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当时任天堂旗下的双屏幕掌上型主机Nintendo DS疯迷日本,任天堂也想趁势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却又碰上免费手机游戏崛起,未获成功。有行业人士分析总结认为,任天堂前两次折戟中国市场的原因主要是定价偏高、盗版以及合作伙伴不够强。
根据任天堂最新财报显示,7月至9月三个月内,共售出约480万台Switch,同比增长50%。目前,全球Switch的销量已接近4200万台。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分析师Michael Pachter认为,Switch在未来三年内每年销量能达到2000万台,累计销量达到一个亿并不是难事。如果任天堂这次和腾讯在中国市场进展顺利,那么对任天堂来说无疑能为销量再添一把火。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在发布会现场表示,“除了给中国用户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将任天堂的游戏理念引入进中国游戏产业,共同推动中国主机游戏生态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主机市场因为众所周知的“游戏机禁令”一直发展较为缓慢。伽马数据发布的《2018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家庭游戏机游戏(即主机游戏)市场份额占比为0.5%,单机游戏为0.1%,并且有下降趋势。
2014年初,游戏机禁令解除,微软、索尼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索尼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则显示,随着PlayStation4在第二财季销量达到280万台,这款游戏主机的总出货量达到了1.028亿台,超过了初代PlayStation的累计销量。不久前,索尼也正式宣布了下一代游戏主机PlayStation5。索尼将本财年的PlayStation4销售预测下调至1350万台,相比原来减少了150万台。
“中国游戏用户更习惯网游和手游的玩法,主机市场能否因为这两大巨头的联手有新的起色,尚且是一个未知数。”一位游戏行业人士点评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