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VR产业起底:5G带动行业复苏,巨头入局谁能领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05 17:03

    往年人们总说,VR体验时感到画面延迟太高,容易头晕、不适,而5G的特性正好能弥补VR产业这一最大的瓶颈。也正因此,在5G先行一步的韩国,VR/AR应用成为5G to C服务最引人瞩目的应用,在VR/AR产业借助5G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能驱动用户购买5G套餐。

    每经记者 任芷霓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今年是公认的5G元年,一方面5G已经正式商用,另一方面,整个产业仍在寻找“杀手级应用”。3G时代成就了社交软件,4G成就了短视频和直播,5G的高速率、低时延和广联接能够成就什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韩国来看,AR和VR成为与5G绑定腾飞的最大量级应用。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韩国每位5G用户平均每月使用24GB流量,AR和VR服务占5G网络流量的20%。韩国运营商已经成功地将AR和VR内容用作5G to C服务最引人注目的应用,并作为独特的内容来源驱动用户购买。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企业预见了这个风口,近几年,苹果、华为、三星以及vivo纷纷推出旗下IoT计划,发展VR/AR眼镜成为共识。HTC更是早早转型,相继推出了多款VR设备,但不是每个先行者都能像HTC一样活到现在,Google的Daydream平台和三星的gear VR刚刚夭折。在距离VR产品成熟发展还有一段路程的当下,这个赛道谁能领跑仍是未知。

    小朋友争相体验VR游故宫 每经记者 任芷霓 摄

    VR如何搭上5G、云、AI技术快车

    2015年左右,VR产业迎来了一波投资热,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彼时的VR概念如今日的区块链一样,是每家企业都想蹭的“热点”。然而,当投资者逐渐意识到VR技术和应用出现瓶颈时,资本又纷纷后撤。

    资本过境,繁华褪去,大浪淘去泥沙也留下了金子,在外界看来的VR低谷却是产业真正发展的阶段。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秘书长安晖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关于VR产业)的数据非常不好找,与前几年虚拟现实非常火热的时候相比,现在成规模的机构越来越少了。但这并不代表虚拟现实这个领域的冷却,而是进入稳步、务实、发展的阶段”。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曾表示,5G牌照的发放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天地,预计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达54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1.2%。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个数据背后,是需求端、产业端、资本端以及政策端四方面发展带来的聚合效应,尤其是产业相关的技术进步。3年前的VR产业退烧,折戟于硬件发展不成熟、优质内容缺乏,以及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度受限等,如今,在5G到来的当下,不少企业已经将VR设备视作下一个风口。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认为,2019年将是VR产业复兴元年。郭平称,今年他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建人见面时曾谈到VR,后者自1969年开始就关注VR领域,并认为最近十年VR获得的长足进步,是因为VR相邻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例如5G,把VR、AR代入了普通大众的视野。

    往年人们总说,VR体验时感到画面延迟太高,容易头晕、不适,而5G的特性正好能弥补VR产业这一最大的瓶颈。也正因此,在5G先行一步的韩国,VR/AR应用成为5G to C服务最引人瞩目的应用,在VR/AR产业借助5G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能驱动用户购买5G套餐。

    此外,在云业务蓬勃发展的今天,VR也再次升级,与云融合。云对VR产业的终端和应用两方面均有加持,云的结合让VR设备昂贵而沉重的一体机和专业PC更加轻量化,大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云也能让VR应用如手机中的APP一样广为流传,实现更大的用户基础,让开发者更容易获利。

    人工智能也是一项对VR大有裨益的新技术,AI对于VR的促进大多在内容方面,包括图像渲染处理、VR内容制作以及感知交互。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辉在10月20日的2019世界VR大会上表示,“在内容制作中,人工智能能够以真实用户的虚拟化和三维重建为发展对象,进一步增强VR内容的交互性,以真实用户为对象的虚拟化身是近期的热点,传统的方法需要依靠昂贵的设备和繁琐的后期处理,新一代的方法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学习可以从一个或者是多个二维头像中,恢复物体的三维几何和结构,而无需复杂的过程”。

    VR应用落脚点在哪?

    与互联网和5G一样,VR这项技术需要与其他行业结合,互相成就。例如航空,VR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比想象中早,1996年中国首台虚拟现实头盔、头显系统就已研制成功,航空虚拟现实技术也成为军民共用的技术,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如今第四代虚拟现实头盔已经装备在航空机上。

    VR在培训和教育领域的实用性超出人们的预期,HTC今年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完成了一项研究,测试VR能否更快提升学生的雅思成绩。“我们看了一下,雅思从6分到7分,传统要花6个月的时间。”HTC中国区总裁、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汪丛青在内媒体采访时表示,“但是如果用VR设备,两个月的时间内,学生的雅思成绩就能从6分到7分。更加激动人心的是,我们做了另一个测试,发现学生与外国人直接沟通的信心水平也极大提升”。

    “学外语最好的方法是去外国生活,但我认为VR是第二好的方式。”汪丛青表示。

    VR教学已经被实际应用在课堂上。今年3月28日,威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爱教育)使用VR技术让成都泡桐树小学的学生与凉山州民族解放乡中心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远程课堂互动,在5G的支持之下共上一堂VR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威爱教育总裁吕云称,现在威爱教育的5G+VR智慧教育系统已部署百所高校,千所中小学。

    在教育之外,VR更加广泛的应用是娱乐、场景场地展示以及旅游之类。对于VR这项新奇十足的技术,在文创方面突出的故宫博物馆也积极拥抱,提供了多方面的VR体验。

    对于故宫的参观者来说,游览人数众多、场景不完全开放是不太友好的体验,但故宫作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在满足参观者游览的体验外,还需要保证故宫的建筑、陈列的物品完好如初。在VR技术发展之后,参观者就能借助VR设备突破物理界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体验VR参观养心殿时发现,戴上VR头显后就能站在养心殿“中正仁和”匾额之下,手持VR设备,抓住御案上的毛笔,还能在宣纸上真切地留下印记。通过行走或是点击固定位子的传送点,可以看到大殿内部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在养心殿走了一圈之后,记者又发现,养心殿还有一个阁楼,通过VR手持设备传送至阁楼上,能够俯视整个殿内布局,真实地就差触感了。

    不过,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套VR游览养心殿的画面目前还只是通过数据建模完成的,或许以后会有真实的照片拍摄画面,届时细节更清楚、画面更生动。

    VR的应用范围广阔,不论to B还是to C,都能在行业中找到1+1大于2的应用。汪丛青称,在我国,VR30%的销售针对消费者,70%针对企业,这与其他国家的数据恰巧相反,因为在我国这样的技术发展方式更加自然,不论是手机、电脑还是打印机,基本都是始于企业然后走向消费者。而在其他国家,他们可能更加关注游戏,所以先是消费者接触再扩散到企业。

    巨头纷纷进入赛道

    在郭平看来,当前VR发展最大的痛点是内容。“全球的平面视频内容每年的产出量数以百万计,而全球优质的VR内容有多少?估计只有几千部。”郭平表示,华为为了解决这个障碍,提出了一个VR三层架构:2D转3D、增加社交属性以及常态化的VR直播。

    具体来说,2D转3D就是将目前已有的2D内容提供一个转换的路径,为百万级现有的平面视频产品进行托底;增加社交属性则是让VR游戏、VR教育等应用联机,使其有机会快速变现,促进产业发展;而类似阅兵式之类的VR直播将成为常见的直播渠道,吸引更多用户。

    在内容之外,华为的VR硬件产品也已经推出,9月华为Mate 30发布同时一并推出了VR眼镜,这款眼镜实现了VR头显轻量化,重量只有166g,改善了传统VR眼镜和头盔重量大的不良体验。近日,华为5G产品线副总裁甘斌表示,华为在5G to C商业应用层面,重点是VR、云游戏和云办公。据其透露,华为VR新品的迭代速度比较快,很可能不久就会有新品发布。

    实际上,在华为的1+8+N产品线布局中,VR/AR眼镜就是8个品类之一,已经成为华为IoT领域的重要一环。

    不只是华为,手机大厂纷纷推出旗下的IoT计划,发展VR/AR眼镜成为共识。据彭博社报道,苹果的AR眼镜最快明年登场,有消息指出,苹果会推出一个单独的应用商店来推动AR软件生态的发展。此外,10月底,三星VR眼镜的一组专利图释出,从图片可以看出三星VR眼镜与华为VR glass类似,采用传统眼镜的外观设计,整体也是轻量化发展,左右镜片顶端有摄像头。

    vivo的AR眼镜也在今年上海MWC上展出,在vivo的战略中,AR眼镜是“一主三辅”中三个辅助产品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体验时发现,AR眼镜的镜片呈半透明状态,戴上眼镜后并不会与现实世界脱节,仍然可以看到显示在眼镜屏幕外的真实世界,并同时产生交互。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眼镜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当人物移动至屏幕中间时,会在人脸附近出现一个消息框,显示提前录入的姓名、职务等信息,在识别未录入的人物时,会出现unknown的消息提示。

    此外,这款眼镜还有娱乐和办公两个方面的应用,当连接眼镜的数据线接入手机时,可以将游戏画面由手机投放至眼镜内,并实现大如电影荧幕的效果,通过双手在手机上操作,能控制VR眼镜中的画面,大大提升游戏体验。而办公时也能从AR眼镜中收发邮件,类似功能还在继续开发试验。

    这些手机终端大厂的加入,不仅能使VR行业更快发展,还能将其长期与消费者打交道的经验应用至VR产业中,更能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出体验友好的VR产品。

    不过,在VR这条路上,也有不少先行者已阵亡。今年9月,Oculus Connection 6大会上,Oculus CTO John Carmack承认三星gear VR设备已走向末路。gear VR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VR头显,用户需要打开gear VR的插槽,插入智能手机,然后接入启动。

    gear VR的直接竞争对手Daydream也面临着这样一个暗淡的未来。10月15日,谷歌在秋季发布会上正式宣布,Pixel 4手机不再支持虚拟现实平台Daydream,也不再销售Daydream View等移动端设备。虽然相关应用程序仍能够在老款手机上运行,但谷歌现在已经放弃了Daydream平台,这款出生仅2年的创新平台已经夭折。

    Google认为,其VR战略最大的败笔在于忽略了消费者对于手机的依赖,因为Daydream需要进入独立的应用生态系统才能够使用,并且3D应用程序也消耗了手机宝贵的电量。

    基于智能手机的VR头显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用户需要把手机置入头显,在连接头显后手机就不能正常使用,所以人们不太可能频繁使用VR。此外,VR的高耗能还会使手机的处理器达到耐热极限,在设备自身和外部条件影响下,VR头显可能在几分钟后就停止工作。尽管厂商几乎每年都在改进冷却系统,但物理局限性确实存在。

    Google和三星的失败尝试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距离VR产品成熟发展还有一段路程的当下,对于VR市场的探索仍在进行。

    行业呼吁标准化

    就目前的VR产业而言,标准化是企业、行业组织、国家部委都在积极推进的重点工作,发展至今,VR的终端、内容厂商仍然各自为阵。HTC中国区总裁汪丛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行业实现标准化,从业者就可以向一个方向使力。VR行业没有标准就如同手机有千百个系统。“对于开发者来说,现在基本就是两个大平台的手机系统开发,如果有几百个平台,我每个都要开发,每个都要做调式,这个真的很难”。

    汪丛青介绍,HTC此前成立了一个集中的VR内容分发平台VIVEPORT,在这个平台上,不论是HTC的设备还是微软、Oculus等友商的设备都能使用,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说也更加方便,只需要把应用上传到一个地方,就能供全球的用户下载。对消费者也有许多好处,比如消费者正在使用HTC的设备,之后想继续买一个微软的设备,也可以通过标准化让两个设备兼容在一起,之前买的内容还可以在另一个设备上使用。

    华为也在另一个相关标准上作出贡献。10月下旬,华为联合信通院、视频体验联盟共同发布了《虚拟现实(VR)体验标准技术白皮书》,白皮书提出的评估模型多角度、多指标地为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提供不同的评估模块,为VR体验评估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

    除了头部企业,各国的VR产业联盟也正在推进标准化工作。德国柏林兰登堡虚拟现实协会董事会成员斯文·布雷登表示,德国虚拟现实联盟的成立就是因为VR产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希望把技术支持普遍联通,把行业中云服务的提供商、数据提供商集合在一起,大家朝未来去看,从零开始做起。希望可以把这个技术行业标准化,确保内容有一个统一标准,才能够使VR行业硬件商能够用这样的标准,使内容能够分发”。

    全球技术行业组织科纳斯主席尼尔·特里维特称,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使用的专有技术,消费者购买了一个硬件后,如果想用其他厂商开发的应用程序是行不通的。行业标准推出后,这样零散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每个厂商都可以遵循这样的标准。

    不只是VR的硬件和内容,中国电信智能网络与终端研究院副院长陆立认为,VR网络也需要相关的标准。“我觉得对于VR业务来讲,网络这块除了要做好之外,还要有相关的标准,标准化如果没有的话,产业就没法形成规模效应,成本就不能降下来,对整个业务的推广不是很有利,需要把规范和标准完善之后,才能把产业促进发展起来”。

    国内VR标准化进程正在进行,中国信通院副院长何桂立在2019世界VR大会上表示,VR的标准是整个信息通讯行业里标准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信通院已经搭建了VR产业的总体标准,完成对VR/AR的定义、分类、术语以及体系结构,同时构建了通用标准,包括网络、终端以及业务/平台等,还有运作层面、垂直领域相关的标准。

    “关于电信网络云化现实总体技术要求、声音现实的网络具体要求,还有虚拟现实端到端的业务质量、监测的方法等一系列的标准,也开始陆续出来了。”何桂立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东北制药:收到《反垄断案件调查通知书》

    下一篇

    每经小强快讯:2家科创板企业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