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套路贷”“校园贷”“以非法手段催收民间借贷”类犯罪5240人,同比上升33.2%。
每经记者 谢婧 每经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这也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按季度对检察业务统计数据进行公开发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批捕黑恶势力保护伞637人,同比上升204.8%;起诉黑恶势力保护伞970人,同比上升457.5%,“打伞破网”成效明显。从黑恶犯罪重点打击对象来看,发案量最多的领域是非法高利放贷,批捕13072人,占26%;起诉16422人,占24.3%。
据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本次发布是最高检首次按季度公布检察业务统计数据,标志着检察机关正式确立了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检察业务统计数据的常态化机制。
此外,监管部门还持续打击危害金融安全犯罪,共批捕、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涉众型经济犯罪19766人、23875人,同比分别上升25.1%、29.4%,共批捕、起诉金融诈骗犯罪批捕3935人、6183人,同比分别下降3.2%、20.7%。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此份数据中还看到,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和金融诈骗类犯罪22340人,同比上升32.2%,起诉26608人,同比上升17.9%;起诉涉“套路贷”“校园贷”“以非法手段催收民间借贷”类犯罪5240人,同比上升33.2%。
“校园贷”屡禁不止,一直都是社会舆论的焦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教育部也对“校园贷”采取了措施。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已在“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开通“不良‘校园贷’举报通道”,向广大师生、家长征集不良“校园贷”线索。
据了解,不良“校园贷”是指一些非法机构通过“零利息”“超便捷”“零风险”等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学生向其借款,最终引诱借款学生跌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教育部发文指出,不良“校园贷”的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
为了防范“校园贷”,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切实维护大学生利益,有地方监管部门已开始着手整治风险,加大正规金融服务主动供给。
据湖北日报,湖北银保监局在9月曾表示,将积极创新校园金融产品运行模式。按照“小额、方便、快捷、高效”原则,探索建立动态、持续、完善的校园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体系。再造校园信贷产品流程,取消或降低对大学生所在学校的资质要求,开发一批健康校园金融产品。
此外,湖北银保监局还将全面加强校园信贷服务供给。大力探索建立省内大学生信贷信息共享平台,不断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校园金融服务产品推广力度。力争按照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标准,向全省大学生投放80亿元至100亿元消费信贷的工作目标,以强有力的正规金融供给驱逐不良网贷毒瘤。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