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现场|两位西北汉子一只胖猫,守护着大家的梭梭树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0-23 21:58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甘肃民勤县,造林人、护林人的治沙江湖与霓虹灯下的城市江湖是不同的。他们肩上有更重的担子:阻止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

    每经记者 文多 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梁枭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阿拉善英雄会发生了斗殴事件。在其中一篇报道的评论区里,第一热评竟然是这样的——“其他不关心,别踩到我们种的梭梭树就行”。

    其实,在支付宝蚂蚁森林上参与“互联网+”治沙的人,大多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的梭梭树吧!即使想在百度地图上用卫星照片看,也只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截图

    这样的卫星地图,怎么看都是一片沙海,或者是“一川碎石大如斗”的戈壁滩吧?

    恐怕网友们还会担心,我的蚂蚁森林是不是活得很艰难啊?

    让我们从太空回到大地,从近处看看吧,这片蚂蚁森林67号林,其实现在是这样的——

    蚂蚁森林67号林

    你看,虽然还能看到黄褐色的沙土地,但这片林子里满地的梭梭已经用绿色覆盖了地平线,而且最壮实的有半人高,恐怕它们身边还有不少自然生长的植物。

    这张照片拍摄于甘肃武威民勤县。关注环保、关注治沙的人,对这个地名不会陌生。与当地紧密相伴的一句话是:“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如今却被称为“死亡之海”。

    而民勤的位置同样危险,这里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全县总面积1.59万平方千米,在去年每日甘肃网的报道中还提到,民勤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到了90.34%。

    古凉州侧曾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兵的战场,如今,民勤是人类与沙漠较量的擂台。

    好在治沙人现在兵精粮足,而且“天时、地利、人和”齐聚,数十年来,点点翠绿正挺进沙漠腹地。

    梭梭林里都能“刨野菜”了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这张图了——

    图片来源:蚂蚁金服供图

    这张照片拍摄于民勤县南边的红崖山,是2019年3月28日蚂蚁森林的春种现场。整齐的种植格子和巨大的视觉对比让人过目不忘。

    其实这里非常靠近民勤县另一个“全县的骄傲”——红崖山水库,遇到的当地人多数都能清楚地告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库。

    《武威日报》的一篇报道中曾提到,红崖山水库“支撑着民勤绿洲的生存和发展”。在民勤,水被归为“天上水”(即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因为降水不多,红崖山水库成了“天上水”的主要来源。

    红崖山水库

    包括在红崖山水库附近,两年时间里,蚂蚁森林在民勤县种植了10万亩林地。

    10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片蚂蚁森林67号林。这里不仅满地都是梭梭树,还时常能看到宁夏、甘肃牌照的小车在“林”间穿梭。

    这些车主介绍说,他们是来采野生沙葱的,一斤能卖两、三块钱,也能自己做菜吃。

    梭梭林里的野生沙葱

    把这些车主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蚂蚁森林里都能“刨野菜”了。

    但这还不是蚂蚁森林能带给网络参与者的全部骄傲。在这片蚂蚁森林不远处,梭梭树的作用更为明显。通过航拍能清楚看到,在一片片梭梭的身后,是一片片金灿灿的苞米地。

    和蚂蚁森林获得的奖项比起来,这一片片被梭梭守护着的玉米地,更为实在,它们能变成钱,也能养活人。

     

    荒漠边缘的玉米地

    不仅是玉米,在67号林南边的蚂蚁森林241号、242号林,守护的果实更“甜蜜”。林子几公里外,一片片的葡萄架子正等待收获,又大又甜的葡萄,被包着白头巾的农户们摘下,在县道旁售卖。

    民勤的葡萄

    如今玉米、葡萄、苹果丰收的场面,离不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民勤治沙。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几十年后,按照每日甘肃网报道的数据,1.58万平方千米的民勤县上,至去年底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经超过0.15万平方千米。

    打个不严谨的比方,在这里你每走十步,就有一步踏上人造林。

    造林的这些人,也被当地媒体反复提到过,他们组成了一个治沙人江湖:

    红柳园铁姑娘治沙队,大炕沿农业合作社,“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石述柱……

    当然,名单上也少不了在支付宝上种梭梭的网友们。

    唯一可惜的是,这个治沙江湖太远,这些当地的英雄被千里之外的人们认识得不多。

    3位护林员+一只微胖橘猫,看着20万亩地

    气候变化也带来了一点好事。新华社9月中旬报道,因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大西北正在变暖变湿。

    其实,10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刚刚抵达民勤县时,也遇上了大漠下雨,沙土地变得软趴趴的。但白天的雨水不多,自感应雨刮器都没启动。

    当地自生的“天上水”确实仍然很少,除了县城周边,更多的沙漠原生植物靠的是地下水。

    梭梭的根系能深入地下5米,相当于在3楼的地板上种一颗,能吸到1楼地板上的水。因为梭梭有较强的沙漠生存能力,所以民勤县也有很多野生的梭梭,它们和红柳、白刺等植物一起,构成了基本的沙漠生态圈。

    梭梭和它的“房客”——沙蜥

    和人工种植的蚂蚁森林相比,这些野生的梭梭更需要保护,让它们免于过度放牧和野火的侵袭。

    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之一,就是这些天然的植物。这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之大,占到了民勤县的四分之一,即便在10月4日这样的假期里,保护区里仍有不少人值班。

    经保护区推荐,10月4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了保护区下属的花儿园保护站。保护站站长何新兵这天也在站上值班,据何站长介绍,这个保护站负责的面积有123万亩,下面还有细分的管护点。

    花儿园是保护区内“年龄”比较小的保护站,建成于2007年,位于民勤县最西边的红沙岗镇,门牌号是这条路上的“1号”。

    红沙岗镇说是镇子,其实很小,或许是由于过节的缘故,镇上连营业的商铺都没有。镇子离县城还有约70公里距离,因此保护站里还开辟了小菜园子,供站上自给自足。

    这座站上有26名专职护林员,他们分散在各管护点,其中离镇上比较近的,是红果子井管护点。

    这个管护点就是那种你在前往景区时,常常在路边看到的孤零零的小房子,它们从车窗外一晃而过,没有多少人会对它们产生好奇。

    夕阳下的红果子井管护点

    虽然看起来是个晴朗的好天气,但管护点上的风很大。不难想象,到冬天时,被冰雪覆盖的站上一定很冷。

    这个季节,是种梭梭树的重要时间。据中新网报道,寒冬来临前夕,民勤人会利用秋季农闲时间在沙漠上种梭梭树、做草方格沙障压沙,一直持续到11月。

    开春后,把雪扒开浇一次水就行。何站长说,梭梭一年浇两次水,就能长起来了。

    管护点上的护林员杨师傅(左)、马师傅(右)

    红果子管护点就两间房,“卧室”里紧凑地布置了3张床,还有一个北方常见的火炉子——到了冬季,荒漠里的寒夜全靠它供暖。

    一张床对应一位护林员,不过每一轮就两人上班,还有一人休息。

    按照保护站上的《公益护林员考勤制度》,在3、4、5月造林期间无双休日,原则上不请假。10月4日这天,管护点上除了杨师傅和马师傅,还有只微胖的橘猫。这只猫很黏人,给管护点带来了一点愉快的气氛。

    管护点上的橘猫,很黏人

    护林员的工作说起来并不复杂,上午出门沿着负责的管护区巡视一圈,但这一圈就有20~30公里,走下来需要半天。

    和所有自然保护区差不多,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的任务包括维系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但它也有自己独特的任务,而且听起来很艰巨——阻挡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

    任务落到护林员的摩托车轮上,就是保护保护区内的植物不被家畜当晚餐,野生动物不被盗猎者当晚餐,还要盯紧火源。其实,由于退耕还林政策已实施多年,保护区里已经很难看到家畜了,能看到的,是沙鼠、蜥蜴、鹰、鹡鸰等野生动物。

    其中,沙鼠因为会打洞、天敌减少,对生态有一定的破坏性。难怪何站长对管护点的橘猫有点意见,“喂了吃的它都不抓老鼠了”。

    站上的护林员工资不多,一个月2500元,休息时还得回家帮忙干点农活。荒漠里的阳光晒得护林员看起来黑黝黝的,衣着也不太讲究,但跨上摩托车,穿行在这片广袤荒漠中时,他们看上去也很酷。

    骑着摩托车在荒漠上飞驰的护林员

    不必讳言,在航拍这些护林员时,仍然能看到这片荒漠的本色——沙土地大于绿色植被面积。而且,驾车向南不到100公里,就能回到卫星地图上一片绿色的环境,两相比较,差异巨大。

    如果这时按照严肃的媒体视角回望那片荒漠,会发现不少的大命题其实并没有得到解答:保护与发展如何平衡?生态的修复还需要多久?大漠深处治沙会更难,人们是继续治沙还是与沙和谐共存?

    这些宏大的命题,可能还需要几代人才能破解。所以这个秋天,也只是希望更多远离沙漠的人能注意到这里,知道这里的治沙人,在执着于一项事业,知道这里的点点翠绿,在茁壮成长。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文多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每经22点丨3.48%!华为境内首单债券定价比肩AAA级央企;支付宝提醒用户警惕非法网贷

    下一篇

    国旅运通副总裁谭浩凌:中国商旅市场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