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 绿色智慧城市不仅是遍植绿地,公共服务需激发资源高效配置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27 20:19

    李铁在接受每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已经迈入智慧城市建设的“2.0时代”,在网络支付等很多领域处在全球领先的地位,不过在绿色低碳及信息安全方面,还需要向欧洲一些城市学习。绿色智慧城市中绿色的概念和视觉的绿色是不一样的,其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当这些新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时,智慧城市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发挥智慧城市功能,已经成为当前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缓解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9月26~28日,由欧盟委员会指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南宁市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等机构共同主办的“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在广西南宁举办。

    本届峰会是继在香港、深圳、宁波等三地分别举办活动之后的第四届,中欧共有300余名来自各个城市与企业的代表参会。如何将“绿色”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峰会的一项新命题。

    如何理解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绿色智慧城市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处于怎样的水平?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峰会召开期间,对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进行了专访。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接受每经专访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中国已迈入智慧城市“2.0时代”

    NBD: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了多年,您认为,当前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李铁: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碎片化的运用是初级阶段,或者说叫“1.0”阶段。在这个阶段,不同技术、不同领域是相对分割的。

    当我们能通过技术手段,将一些碎片化的运用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时,智慧城市建设就迈入“2.0时代”。比如无现金支付就将生活当中的许多碎片化元素连接了起来。购物、吃饭、娱乐等各类消费,都离不开无现金支付。

    当前中国已经迈入智慧城市建设的“2.0时代”,全球许多城市还达不到这个阶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是处于领先的。

    NBD:本次峰会聚焦中欧智慧城市建设,欧洲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样本可以借鉴?

    李铁:智慧城市建设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直接借鉴的成功样本。中国城市在网络支付、无现金支付方面的普及度很高。比如我们的ETC推广程度很高,还有一些智能泊车等运用,像寻找停车位及缴费等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

    但我们在欧洲城市考察时发现,许多停车场还在用咪表(泊车计时表)和地磁,停车前需要往咪表里投币。所以在网络支付方面,中国走在更前端的领域。但在绿色低碳以及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方面,欧洲城市的智慧化程度更高。

    图片来源:新华社

    智慧城市建设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NBD:建设智慧城市究竟依赖政府还是市场?智慧城市该如何建设?

    李铁: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的公共服务管理是智慧城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

    现在有个别城市的政府把智慧城市建立在一种政绩观的基础上,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很低,甚至出现大量浪费资源的现象,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地区的智慧城市在科技手段运用上,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远超当地政府,企业会把各种科技手段的创新利用到极致,因为它有市场和利益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如何运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购买企业服务,才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正途。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企业的作用,但一定要认识到企业应该是主导,而政府应该发挥各种政策平台的作用,来引导企业发挥主导性作用。

    NBD:当前我们不仅强调智慧城市,还加入了绿色的概念。绿色智慧城市有哪些特征?

    李铁:绿色智慧城市讲的是城市生态,就是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了营造绿色空间,我们大量种植绿地,这不是真正的绿色发展。种植了大量绿地,后期维护的成本也很高,当你的精力跟不上的时候,资源配置的效率其实是很低的。

    绿色智慧城市中绿色的概念和视觉的绿色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生态低碳。另一方面,当我们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时候,我认为就已经实现了绿色智慧城市的目标之一,这里的绿色,指的就是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提高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突发!美对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TCL、海信、联想等企业涉案,若应对失败侵权产品将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下一篇

    一场“临时起意”的视频直播:王怀南回应一切 宝宝树如何突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