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从“旱涝保收”到“多劳多得” 京东物流薪资调整背后:阵痛转型势在必行

    2019-04-16 19:51

    一直以来,快递员的福利问题都在牵动人心。4月15日凌晨,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向全体京东配送员发内部信,就近期京东物流一系列薪资调整作出解释。

    刘强东信中表示,薪资调整不是为了降低配送员工资,唯一目标是“共同增加公司和员工的收入”。

    “在过去只派件不揽件情况下,大家的收入差距很小,典型的大锅饭机制,以后公司必须打破大锅饭。我知道打破大锅饭会有短期的痛苦,但是如果不能忍受短痛那就是等死!”

    事实上,京东此次在取消配送员底薪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揽件提成。京东配送员的底薪过去在薪酬总额占比也只有10%左右。之所以会掀起舆论狂潮,根源在整个快递物流行业一线员工的职业保障并不完善,容易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同时,京东物流转型的当下、包括让配送员走出舒适区,本身也需要经历阵痛。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从结果上来看,京东快递过去的情况是底薪+提成,改革激励模式后相当于是过去让快递员找市场,现在让快递员抢市场,是一种让企业更加有狼性的做法,思路上是对的。

    同时被他指出的是,快递员的工作性质类似于出租车司机,都是长时间在外跑,很难进行考核。计件薪酬的模式虽然很原始,但更加公平,鼓励多劳多得,目前竞争惨烈的市场情况下想要立足,暂时还没有比这更好的薪资模式。

    京东物流的阵痛和下半场

    从刘强东的站内信可以看出,京东物流对快递员的薪资调整也是其独立出来、面向第三方开放社会服务后,应对快递行业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以“通达系”为主的中国快递市场早已杀成一片红海,没有狼性文化、靠“大锅饭”是难以立足的,或者说基本已经没有机会了。近两年来,全峰、如风达、国通等二线快递公司频现生存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

    而内部信中,刘强东亦首度对外披露了京东物流现状和经营情况。他表示,京东物流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个亿,这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亏损了。如果扣除内部结算,京东物流去年亏损总额超过28亿。如果这么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的。

    在这种情况下,摆在京东物流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增加揽收单量、增加公司外部收入,或者将内部成本包含大家的五险一金和福利待遇降低到市场水平。这个选择就要求全员必须努力提高揽件数量,增加公司收入。只有大家的工资增加了,公司和大家才能都活得好。

    而从原本的“底薪+提成”到如今新激励机制的提出,背后也是京东物流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2016年11月,京东集团推出新品牌“京东物流”,并正式宣布“京东物流”面向社会开放三大服务体系;2017年4月,京东物流宣布独立运营。

    2018年,京东物流正式推出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速运、京东跨境、京东云仓六大全新产品体系,并开始发力面向社会的第三方个人寄递业务。最新数据显示,京东已开通31个城市的个人快递服务,满足消费者寄送包裹的需求。

    徐勇认为,快递市场早已经被周围各个企业瓜分,京东取消底薪是一种激励方式,是让快递员由以前的“找市场”变为“抢市场”。同时他表示,在确定该变革前,京东快递肯定会做一些评估,可以保证每个快递员最低的送件数量也能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业内普遍认为,现在的京东物流早已不是原来服务一家电商平台的物流部门,而是和物流行业其他企业形成直接竞争的物流公司。而在快递这片刀光剑影的红海中,市场都是“抢”出来的,入场较晚的京东物流则必须更有狼性,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是可想而知。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则表示,客观看,这也是京东的一个必然选择。京东在2007年自建物流体系是为了提高服务体验,那时候还是第一方物流,旱涝保收,没有市场竞争压力,独立转型后成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后,其人力体系到运营体系都要通过改革从而符合市场竞争的选择。

    数字化时代快递行业亟需新激励模式

    2018年,与快递有关的纪录在中国屡屡刷新,全年快递包裹量更是达到了500亿件。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行业瓶颈也十分明显:一线员工的职业保障并不完善;行业管理亟待优化;在科技化的浪潮中,一线员工面临的压力巨大。

    《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实现了57%的增长,快递员数量增长了50%,总数量已经突破300万。而对于快递员的收入,此前经常见的“月薪过万”目前尚未成为普遍现象。

    《报告》显示,全行业快递员的平均工资在6200元左右。80%的快递小哥工作会超过8小时,通过更多的送件,来提高工资收入。

    此外,一直以来,快递从业者无底薪、五险一金不全其实是个普遍现象,以北京地区部分抽样调查为例,通达系(以申通、韵达为例)、顺丰、京东物流的薪酬模式分别如下:

    被大众所肯定的是,京东物流一直为所有员工缴纳五险一金,2018年全国一线员工收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部分城市已经达万元,还将每年的4月28日设立为“配送员日”,呼吁整个行业、全社会重视并尊重配送员群体。

    业内认为,目前来看,快递公司一直实行的最直接的计件薪酬似乎也是最公平合理的,多劳多得,有利于提高行业效率。此前的京东因为是自建自营,采取了和其他快递公司不一样的管理模式和薪酬制度,这都是发展中的阶段性。

    另一方面,企业出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缩减成本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做好员工的劳动保障,仍然是需要企业必须做到的。

    而快递员作为门槛不高的一个行业,受到科技化浪潮冲击颇大,如果说内部竞争是“优胜劣汰”,那么来自外部的压力同样巨大,这就更需要一线员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

    对此,杨达卿也指出,这几年,中国快递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变革,过去完全的加盟模式和顺丰、京东的直营模式或许都不再适合新形势的发展,一个新的激励模式亟待出现。

    “数字化时代雇佣关系的调整让各家公司站到了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平台来说,一方面需要满足人机、人车互联,给人才提供赋能,另一方面,需要再造一线服务能力。”他表示。

    文/赵雯琪

    上一篇

    辉丰股份:原药车间临时停产

    下一篇

    抄底日股?4只日本ETF来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