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科创板“开闸”,哪些城市抢得先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27 19:49

    3月22日下午,上交所公布首批科创板受理企业,从这九家企业所在的地域分布来看,江苏独占三家,居各省之首;苏州和武汉两座城市各分得两席,是城市里的赢家;而让人意外的是,四大一线城市中,仅上海一地入围。另据今天最新消息,上交所新受理了8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这次,深圳的3家企业,北京、厦门、杭州、合肥、苏州各1家企业获得新的一批受理批文。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杨欢

    3月22日下午,上交所公布科创板受理企业,正式打响了科创板落地战的第一枪,来自6省7市的9家企业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从这九家企业所在的地域分布来看,江苏独占三家,居各省之首;苏州和武汉两座城市各分得两席,是城市里的赢家;而让人意外的是,四大一线城市中,仅上海一地入围。

    据今天最新消息,上交所新受理了8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这次,深圳的3家企业,北京、厦门、杭州、合肥、苏州各1家企业获得新的一批受理批文。

    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事实上,在企业冲刺科创板的过程中,少不了各地方政府的积极扶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多个省市都曾举办科创板培训会、座谈会等积极进行科创板上市前的辅导工作,并相继发布相关扶持、补贴政策。

    把关注点聚焦在首次获批的这9家企业,为什么会诞生于这些省市中?城叔试着挖一挖这背后的逻辑。

    丰收的江苏

    从这九家企业所在地分布来看,江苏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喜提”三张科创板受理批文。

    作为长三角的制造业大省,域内云集着各类科技型制造业公司。以江苏制造业代表区域——苏州高新区为例,区域内分布着大量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科技企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近六成。

    当然,科技型企业一个突出生存特点就是,前期研发投入高,从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到商业落地并实现盈利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个最缺乏资金的关键时刻,企业却往往很难取得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

    江苏对于科技型企业上市工作的支持,可以追溯到2012年。彼时,江苏省科技厅会同江苏证监局启动了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

    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进入到江苏这份培育库的企业多达1461家,累计支持入库企业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0多项,最终实现118家入库企业在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432家入库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去年,江苏新增上市企业的半数就来自入库企业。

    对域内企业登陆科创板的做法,苏州高新区金融办主任周琼芳曾这样表示:“我们对区内的企业进行了走访,然后对它们的科技含量,包括它的企业发展、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以后,确定了有将近一百家是我们的上市企业培育企业。我们初步筛选,在这三年内有可能上科创板或者主板的科技型企业,预估至少有20家。”

    事实上,不止是最新的科创板,在过去的2018年,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江苏依然算是赢家。

    去年,共有185家企业在证监会发审委“过堂”,其中59家被否,过会率仅60%,创下历史最低。素以优质企业数量多而自豪的江苏,共上会31家,过会22家,过会率为71%,居各省区之首。

    可以说,在推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方面,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江苏正步入“丰收”期。

    “着急”的武汉

    相比较江苏的“步步为营”,湖北武汉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渴求,更加急切。科创板设立的消息一出,武汉就开始了密集布局,举办了上市辅导沙龙、摸排“潜力股”企业、帮助券商与企业进行对接等一系列活动。

    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的有关负责人更是在一场企业上市培训沙龙中表示,要确保武汉企业在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成功亮相。

    武汉对科创板的渴望,与过去的两年汉企在上市之路上表现不佳、武汉推动本地企业上市工作进展不够顺利有着一定的关系。
    数据显示,2017年武汉市报会企业13家,仅新增上市公司1家;2018年,武汉市新增报辅企业有6家,新增报会企业仅为1家;目前在辅企业14家,在会企业2家,上市后备力量储备严重不足。
    正是因为如此,武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就曾谈到过,武汉企业上市工作的不利局面与武汉金融业发展地位、区域性金融中心定位不匹配,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全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不相称。

    从去年开始,武汉提出了企业上市工作“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30家,即明后两年武汉上市公司要新增53家。

    由于科创板独立于主板、创业板,是新设的板块,并进行注册制试点,因此对武汉来说,抱好“科创板”的大腿,无疑是实现本地企业上市“小目标”的好机遇。

    2019年元旦过后,湖北省、武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密集调研了汇聚科创板企业资源的光谷。用武汉金融局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下一步,武汉将继续发掘科创板资源,加大力度推进科创板企业上市。

    “失落”的广州

    自科创板吹响“集结号”以来,包括北京、上海等很多地方都拿出了真金白银,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进行补贴。“有钱任性”的上海市给出了高达2000万元的高额补贴;北京企业登陆科创板,最高也可以获得市区两级给的600万补贴。

    但梳理第一批拿到受理批文的公司所在城市分布,只有上海的一家公司入选,并没有来自北京、广州和深圳的公司。显然,在第一轮的“角逐”中,一线城市的表现不尽人意。甚至,在刚刚获批的第二批集中受理企业名单中,我们依然未能看到广州的身影。

    事实上,论及登陆科创板公司的储备,北上广深的潜力十分雄厚。启信宝依托全国1.8亿家企业的全量、多维、实时数据库,从2016年3月1日之前成立的公司中,共筛选出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的11844家中国企业。

    从总量来看,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居于top4位置,而深圳以1204家的企业数量稳居第一位,是广州的2.24倍。

    从启信宝的大数据分析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六大行业科创板潜在企业分布城市中,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位列前四强。在这份榜单里,也明显可以发现,一线城市中电子信息行业的科创板潜在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守着这么大的“宝藏”,一线城市自然不会浪费。“一线城市某区政府一下子推荐了逾千家企业想要登陆科创板。”一位从事拟登陆科创板企业财务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向媒体透露,其所调研的几个区,通常都推荐40-70家企业不等,但有的区政府部门不怕“事多”,一口气推荐了逾千家。

    虽然北京错失了首批受理的机遇,但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对京企仍旧信心满满。在今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他就表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中一定会有北京市企业。

    “北京市形成跨部门工作机制,正在加班加点工作,市政府各部门、区政府各部门、以及券商等中介机构和企业一起,希望通过科创板发出一个信号,展示北京市科技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建设中的影响力得以体现。”他这样说道。

    事实上,拿到“受理批文”,仅仅是各城“追逐”科创板的开始。资本存在于城市中,城市也在孕育资本。不管是主板,还是中小创、新三板,城市里的资本故事不会结束。中国城市与科创板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上交所:将审核问询申请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

    下一篇

    军工再迎新机遇?证监会、工信部、国资委、国防科工局等纷纷表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