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破万亿 竟加速机构股东减持离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26 20:24

    A股上市公司2018全年的投资收益大概率站上万亿级别,与此同时,不少企业2018年年报披露的投资收益占比净利润超过了50%。不过,投资收益的增长反而带动主要投资人走出了一波减持狂潮。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正持续披露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年来企业的投资业务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与此同时,企业投资收益占净利润50%以上的公司不在少数。

    但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的重要股东似乎并不买账,特别是一些以股权投资为主的机构股东,已经无视获利薄厚,选择套现离场。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上市公司可以对可出售金融性资产进行培育或变现,进而提振业绩,但终归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企业如果淡化主业经营,非但难以仰仗投资一本万利,更难免会为投资类机构股东的伺机退出做“嫁衣”。

    破万亿的“投资生意”

    提起投资这件事,上市公司似乎是又爱又恨,生怕外界质疑他们颠倒主次,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但从一些知情人士的口中,记者也能感知,只要财技运用得当,搞投资甚至是个“进退自如”的买卖。

    作为一级市场项目的买家,小王(化名)与多家上市公司投资部门有业务往来,他告诉记者,仅凭财务投资一条道是不足以支撑上市公司利润的,“投资者也会盯住企业投资收益在公司净利润的占比,太高的会遭质疑,太低的业绩承压”。但好在这部分资产属于可出售金融资产,小王表示,上市公司本着“实在不行就出售”的想法,让股权投资这件事变得“可控”,总有一种办法能让企业的财报上见到亮眼的数据。

    这笔生意到底有多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共计8258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7343亿元增长12.46%,为近三年来最高。此外,尽管2018年年报仍在披露中,但从已披露的前三年数据来看,A股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在2017年已经突破万亿,达到1097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若以去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0%以上测算,A股上市公司2018全年的投资收益也大概率会站到万亿级别以上。

    对此,小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现在上市公司的经营压力来看,进行股权投资有利于公司通过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或者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不过形式各异,“不排除现金流充裕的企业通过财务投资的方式进行资产增值的可能,但也确实为股权投资的另类玩法提供了土壤。”

    他坦言,上市公司在处置可出售金融资产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自己人”,接盘者的背后实控人往往与上市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股权结构上,不是近亲就是“三类股东”,“这样一来,资产售出的盈余归入上市公司投资收益,而对资产本身,只不过是上市公司‘左手倒右手’的财技运用。日后时机得当,再次被上市体系收回也不是不可能。如此往复,投资公司成了赚钱的工具。”

    近年来,涉足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通过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或直接收购投资机构进行直投,已是上市公司发力投资的主流。据私募通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在全市场各类型LP中,上市公司占比达到3.2%,涉及企业高达1201家,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一数量的上市公司均有涉及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股权投资的回报不会在当期就看到,但作为LP参投或直接设立基金做项目直投,每年也会获得不菲的分红收益,这也为上市公司换来了估值溢价的空间。尽管部分对赌后会产生商誉,但在利润兑现前期,这些资产都是增厚公司业绩的来源。”华南某私募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利益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加大对股权投资机构的布局。记者查阅上市公司公告发现,去年至今,有近30家上市公司通过全资、参股子公司的方式取得私募管理人资格,其中部分已经完成备案,注册私募基金类型多数为股权投资。

    为投资机构做“嫁衣”

    然而,股权投资也并非能使上市公司一劳永逸,“获利回吐”的投资本性也令一些上市公司开始经历舒适区内的烦恼。

    前述小王表示,上市公司做投资是具有主观性质的,但从PE类股东或投资类财富公司等股东的利益出发,逢高套现离场也带给上市公司压力。“上市公司是不愿给投资机构做‘嫁衣’的,一方面会影响股价走势,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股权的分散。”

    从近日发布2018年年报的城投控股来看,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9.03亿元、同比增长115%;在投资收益方面,其去年实现投资净收益6.27亿元、占净利润11.70亿元的53.59%。值得关注的是,城投控股在此前两年的投资净收益也占据相当比重——Wind数据显示,2016年,其投资净收益12.15亿元、占当期净利润21.79亿元的55.76%;2017年其投资净收益达到14.52亿元,占当期净利润17.67亿元的82.17%。

    不过记者注意到,城投控股股价在2015年底探至12.76元/股后,接下来的一年中上涨52.90%,随后便开始下泄;2017全年其股价累计下跌近56.74%,仅当年4月就下跌35.14%。

    为什么该公司市值波动会如此剧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其发布的财报数据中发现了一些端倪。该公司2017年年报显示,包括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和私募基金在内,其前十大股东无一例外地进行了减持。仅2月22日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前十大股东共计减持4.28亿股、占总股本比例约为16.89%。

    可见,该公司投资收益的增长并未带给主要投资人减持的动力,反而走出了一波减持狂潮。以二股东弘毅(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称弘毅基金)为例,城投控股在2013年曾引入其作为战略投资者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彼时城投控股的控股股东上海城投集团向弘毅基金出让2.99亿股、占总股本10%,每股转让价6元、合计转让价格为17.93亿元。2018年,弘毅基金选择退出,最新公告显示,弘毅基金拟减持的不超过1.26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5%。以3月26日收盘价7.82元/股计算,弘毅基金或将套现近10亿元,浮盈2.29亿元。

    有分析指出,城投控股遭遇大股东接连离场的原因或在于其近年来的净利润下滑。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2016年~2018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0.95亿元、17.59亿元、10.2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2.63%、16.05%、41%。不过也有分析指出,与城投控股这类地产公司相似,很多企业面临着业务转型的压力,尽管部分产业引导资金会倾斜于此,但投资人往往无视“钱比货多”的未来期许,而选择落袋为安。

    可见,投资业务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把“双刃剑”,尤其在A股市场中,企业市值的稳定受到基本面和投资者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的牵制,即便有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值升高,也难免会成为PE、投资机构等股东加速离场的催化剂。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一分为二看,上市公司适当进行投资业务,可以提高企业闲置资金的价值,但投资收益终究要归为非经常性损益之中,并非企业盈利的长效机制,而且这样做也会加大企业的债务融资杠杆。在当前背景下,企业不应该在资本运作方面花太多精力,而是要回归主业经营的轨道。”

    更多创投新闻,请关注外光锥创投(微信ID:waiguangzhui)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新一轮大规模减负降至 浙江企业累计减负将超1500亿元

    下一篇

    跨境电商行业新政过渡期将结束 海淘商家如何能不再“彷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