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喂不饱的拆解工厂:电子垃圾回收生意苦熬严冬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21 20:43

    回收企业门口的车水马龙,以及厂房的机器轰鸣声,绝对会让外界认为行业红火。但中再生协会“电废行业已进入‘严冬期’”的措辞,却也反映出行业形势的严峻。

    每经记者 彭斐 山东临沂、济南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在废旧电器拆解行业,废品收购站老板掌握了更多的货源渠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彭斐 摄

    十几年前,陈刚(化名)的父辈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三轮车,穿梭在临沂的大街小巷,扩音器里循环播放着“回收废旧家电,电视、冰箱、洗衣机”。

    如今,陈刚的家族换了另一个角色:将三轮车“游击队”回收的旧家电聚集,然后再统一卖到中再资环(600217,SH)的子公司山东中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中绿)。山东中绿却不是陈刚家族所掌控旧电器唯一的买家,为了一台旧电视多赚几块钱,有时候也会卖到邻近的江苏。

    “别看我穿的不怎么板正。”指着布满油污还有窟窿的衣服,陈刚的眼神甚至带出了些许傲慢:“就像中绿这样的国企,也得靠我们才能开工”。

    陈刚的生意仍然是朝阳产业。未来10年,中国电子产品废弃量预计将以超过10%的速率增长。但是,这个主要涉及“四机一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回收拆解的千亿产业,却是步履维艰,已经3年没有“正规军”进入。

    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以下简称中再生协会)的话讲,电废行业已进入“严冬期”。

    无奈的降价倡议 

    在庞大人口基数和保有量的支撑下,身负“富矿”与“污染”双重属性的废弃电子产品,其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

    3月中旬,一家电废拆解企业的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要等3年才能到账的补贴,让企业的资金链愈发紧张,全行业已3年未有新成员进入。

    在正规军举步维艰的同时,市场竞争形势亦因小作坊私拆猖獗而愈加复杂。

    事实上,即便当前的行业已进入“传统回收模式与创新回收模式共存的发展阶段”,但依靠“三轮车”的传统回收模式,仍然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的绝对主力。

    2017年11月,山东中绿总经理许来永向《齐鲁晚报》称,企业目前回收渠道主要有三种:大型家电卖场的以旧换新活动、社会回收和山东省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

    在许来永看来,最直接有效的回收方式就是家电卖场以旧换新,但是通过这种途径回收的家电只占了10%左右,公共机构定点回收大约只占了5%,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通过社会回收渠道回收的。

    一位拆解企业收储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完善回收网络的重要性,但各家网点的废旧家电的回收渠道,依旧是通过三轮车“游击队”进行,然后再到回收大户、回收点,最终才到生产厂家,中间至少要经过三四个环节。

    陈刚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台废旧电脑,从居民家中回收的价格是四五十元钱,收购散户卖到回收大户,中间至少要赚10块钱,再经过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到废旧家电拆解厂家,一台电脑的回收价格就到了70元左右。

    这也让拆解企业的经营压力陡增。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11月2日,中再生协会用“行业自救”的标题,发出了下调电子废弃物收购价格倡议。

    倡议书内容显示,在与中再资环、桑德、格力、TCL、华新绿源、格林美、长虹等多家行业内大型拆解企业深入探讨后:中再生协会电子分会与行业内大型企业热切呼吁109家拆解企业区域协调下浮收购价格,携手共济、主动破解行业困局。该倡议提出,2018年12月底前最终达到目标方案价格。

    不过,这似乎让掌控着主要回收渠道的废品回收站老板有些不爽。

    今年春节后,济宁某回收站的专职货车司机老刘,到山东中绿送货时看到,排队卸货的车辆少了将近一半,原因是“电视收购价下调了几块钱”。

    “吃不饱的怪物” 

    虽然协会倡议降价,但对靠社会渠道吃饭的拆解企业来说,却又不可能一直墨守成规。即便价格有调整,却也不可能让他们吃饱喝足。

    3月14日中午,吃过午饭的陈刚,像往常一样又一次把车开到了山东中绿门口。这辆载重4吨的卡车,这次装了满满一车废旧空调外机。

    目前,山东只有三家企业有资格进行废旧家电的拆解,除了在烟台的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中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外,坐落在临沂的山东中绿,是另外一家。

    在陈刚看来,回收这些“旧物件”的山东中绿,就像一个吃不饱的怪物,每天上午7点开门,都会有数十乃至上百辆卡车,拉着满满的货物来“送餐”。

    2019年3月,即使每天装满废旧电器的卡车要排队,但仍然喂不饱山东中绿这个“怪物”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彭斐 摄

    山东省环境生态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山东中绿是山东三家“正规军”中,规模最大的。2018年第四季度,三家企业共拆解“四机一脑”788761台/套,山东中绿一家就处理426823台/套,占比54%。

    3月14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山东中绿所在的临沂市河东区走访时看到,相比于周边工厂门口的冷清,山东中绿门前可谓是车水马龙。

    “排队卸货前要登记,司机放在门卫处的身份证,平时就能有7、8公分厚。”陈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价格好的时候,厂区周边的路上,停满了装满“四机一脑”旧货的卡车。

    仅从厂区门口排队卸货的车辆看,山东中绿的运营状况似乎不错,但与山东中绿的产能相比,这家上市公司中再资环旗下的龙头,仍是“吃不饱”。

    公司网站信息显示,山东中绿于2017年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公司全厂拆解能力包括:CRT电视机150万台/年,电脑主机55万台/年,电冰箱40万台/年,空调15万台/年,洗衣机30万台/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汇总山东省环境生态厅公布的2018年各季度数据发现,2018年全年,山东中绿拆解电视机130万台,电冰箱22.86万台,洗衣机14.57万台,空调11.27万套,电脑8.58万套。

    按照上述数据计算,电视机(86.7%)、空调(75.1%)拆解对应的产能利用率排在前两位,但电脑方面仅为15.6%,总体利用率估算也仅为64.6%。

    不过,一位华北地区拆解企业收储部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相比于中再资环下属的其他9家拆解企业,以及国内其他同行,山东中绿的情况已经算是不错。

    中原证券2018年初的相关研报显示,废弃电器电子拆解处理行业整体开工率维持在50%左右,产能闲置明显。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1年,但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参与撰写该研报的券商人士直言:“行业基本情况变化不大。”

    作为行业龙头中再资环的子公司,山东中绿的拆解数量,占到了山东全省的一半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彭斐 摄

    “地主家恐怕也没有余粮了” 

    回收企业门口的车水马龙,以及厂房的机器轰鸣声,绝对会让外界认为行业红火。但中再生协会“电废行业已进入‘严冬期’”的措辞,却也反映出行业形势的严峻。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109家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与2016年基本持平,规模约7900多万台。按照这个数量,结合当前我国电器报废量超过1.6亿台/年的规模,报废家电正规拆解比例不到50%,甚至更低。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大部分处理企业都是‘半饱’状态,这肯定不利于提升效率所需要的规模生产。”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相关人士如是称。

    拆解厂当然也想“吃饱喝足”。但在陈刚看来,“我们的货款发放,怎么也得拖欠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说明什么?地主家恐怕也没有余粮了。”

    在多位包括拆解企业、行业协会的人士看来,企业对规模效应心知肚明,但因拆解基金补贴迟迟不到位,进而引发的资金流动性紧张,已然让众多企业步履维艰。

    2011年,当时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影响,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的报废量迎来爆发,进而引发相关环境风险。也正是在那一年,国家开始对这一行业实行资格许可制,并设立基金,对废家电拆解企业进行补贴。

    中原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合计五批共计109家企业进入基金补贴名单。值得关注的是,2013~2017年新增公司家数分别为48家、15家、3家、0家和0家。

    3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环境保护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各省(区、市)共有109家企业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名单。 

    也就是说,2016~2018年连续三年,被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名单的公司家数无增长。

    前述拆解企业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第五批名单的发布,名单扩容速度明显放缓。已进入名单的109家企业发展并不均衡,而且经营状况差距很大。

    智研咨询的数据显示,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处理量主要集中在100万~199万台区间,其占比接近50%。50万台以下、51万~99万台,以及300万台以上处理能力的企业分布相似。200万~299万台处理能力的企业占比较低,仅为10%。

    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2018年11月,美国有资质的电废回收处理企业达2000多家,欧盟有500多家,而我国仅109家,远远少于发达国家。

    提到增长停滞的原因,一位电废回收企业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补贴也是正规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到位却一般要等3年,流动性紧张不断加剧经营成本。

    “这可能是体现出相关部门控制行业扩容的意图。”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看来,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正规回收渠道难以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的规模化过于滞后。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每日经济新闻】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电子废弃物蕴藏千亿级“金山银矿” 无序市场中资本有心入局

    下一篇

    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受气象灾害影响减产 康县农商行不良率大增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