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一次性提升32位之后 《外商投资法》又将迎来哪些改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10 17:25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实习编辑 易启江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到设立自由贸易区,全面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从举办广交会,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到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优化营商环境。如今,《外商投资法(草案)》也受到了外媒的广泛关注,中国对外开放将迎来全新局面。

    从对外资“量体裁衣”到建立法制化营商环境

    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全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856.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0.9%(折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2017年,这一数据为8775.6亿元。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表示,去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但我国坚持扩大开放,在放宽外商投资准入、保护外商投资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给外商吃下“定心丸”。2018年,世界银行将我国营商环境一次性上调了32位。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我们对外资实行的是“量体裁衣”,根据外资的性质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这种方法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建立法制化营商环境的角度入手,来提升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外商投资法草案广受热议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关于外商投资法草案的说明。3月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下午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

    作为我国第一部维护外商合法权利的法律,外商投资法备受国内外媒体关注。据人民日报海外网消息,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指出,法案一旦通过,将取代中国目前的“外资三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是中国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英国路透社在报道两会建议议程时,将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列在了第一位,并写道:这将是会议议程的重点之一。

    《澳洲金融评论报》强调新法律不仅能帮助中国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益,还将加强对在华投资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对中国《外商投资法》的出台给予厚望,并希望在推动法律出台方面,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能够有实质性进展。

    WTO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表示,法案准备工作早就启动,前期协调了至少三年。可以说法案中每一字、每一句都经过了审慎的思考和琢磨,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法案的很多条款都有直接体现公平竞争,比如说严禁技术转让,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新时期的开放,更加强调全方位和高水平,通过法律层面保护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我认为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体现。”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不断缩短

    长期以来,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一直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合作的重要参照,而《外商投资法(草案)》也将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写进了法律条款当中,使得这项制度赋予了法律保障。

    实际上,为更好的吸引外商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国已经多次修订负面清单,并且不断缩短负面清单的长度。

    我国第一份负面清单来自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初为190项,2014年调整减少至139项;2015年,在自贸区扩围之际,该清单又减至122项,同时扩展到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

    2017版负面清单扩展到11个自贸试验区,并且与2015版相比,减少了10个条目,27项措施。负面清单进一步“缩短”。

    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以下简称2018年版负面清单)。2018年版负面清单长度进一步缩短,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由2017年版95条措施减至2018年版45条措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2018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答记者问时表示,2018年版负面清单的主要特点是全方位推进开放,一、二、三产业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涉及金融、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制造、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等各领域等。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宁表示,通过这次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新一轮开放将有力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这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保持我国作为全球外商投资主要目的地地位。

    白明认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未来的开放过程中,同样是外商投资领域最重要的制度之一。负面清单的不断缩短,准入领域不断放宽,是彰显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体现。

    外贸结构提质增效

    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也更好地验证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海关统计数据后发现,1978年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海关总署的统计,1978年到2017年,按人民币计价,我国进出口总额从355亿元提高到27.8万亿元,增长782倍,年均增速达18.6%。其中,出口总额从168亿元提高到15.3万亿元,增长914倍,年均增速为19.1%;进口总额从187亿元提高到12.5万亿元,增长664倍,年均增速为18.1%。

    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等贸易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6%增长到1998年的53.4%。此后,随着货物贸易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加工贸易占比开始缓慢下降。加工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34.8%下降至2017年的29%,一般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52%上升至2017年的56.3%。

    此外,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据统计,1978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占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46.5%。而到了2017年,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占出口比重分别为94.8%和5.2%。

    霍建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贸的发展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域。“中国外贸规模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和消费的升级,也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于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谈到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霍建国认为,聚焦外贸层面,未来一方面是要注重进出口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提质增效,也就是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要从质量、服务、技术、品牌等重要环节入手,培育竞争新优势,助推外贸质量跃上新台阶。“尤其要从供给端发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让国际贸易新优势替代以价格竞争为代表的传统竞争优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探月总师吴伟仁:中国载人登月将在未来十年左右实施

    下一篇

    广电运通:1.42亿收购创自技术剩余30%股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