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段思瑶 每经实习编辑 张北
图片来源:官方供图
感受到“中年危机”的宝马和戴姆勒,忽然顿悟了。
德国时间上周五,宝马和戴姆勒共同宣布,要拿出15亿欧元,一口气建5个合资公司。这手笔,比之前公布的整合双方旗下Drive Now与Car2Go业务相比,扩大了不止一点点。一次性成立5家公司,让即将离任的戴姆勒董事会主席、总裁迪特·蔡澈,在新闻发布会上紧紧握住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的手,还不忘抛去一个标志性八撇胡子笑。
能让宝马和戴姆勒这对竞争对手化干戈为玉帛,或许只有Uber这个双方在共享出行领域共同的“敌人”了。
不过,和这边联合反攻的画风不同,Uber正在大肆“卖卖卖”。2月25日,《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Uber正计划将旗下外卖平台Uber Eats的印度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Swiggy。在此之前,Uber已经将众多业务拱手让人,不乏出行板块。照此情形,传统车企收复科技公司夺去的共享出行领地已为时不远?
宝马、戴姆勒的“中年危机”
车企的“中年危机”可不止掉头发、内心空虚那么简单。
之前,在与资金储备较为充足的科技巨头公司的竞赛中,很多步入“中年”的汽车制造商明显要“慢半拍”。
这次,宝马和戴姆勒的联合反攻,颇有点来势汹汹的意味,将目标直接对准Uber和Lyft。此前,宝马和戴姆勒只是释放了合并双方旗下共享汽车业务的信息,但从这次确定的合作项目来看,两家德系车企野心不小。
按照双方达成的合作条款,Car2Go与Drive Now、ParkNow和ChargeNow业务合并后,将产生有5个业务分支,包括提供智能手机路线管理和预订服务的公司REACH NOW、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公司CHARGE NOW、提供出租车叫车服务的公司FREE NOW、提供停车服务的公司PARK NOW与提供汽车共享服务的公司SHARE NOW。用科鲁格的话来概括:“这是一个移动服务组合。”
大手笔背后,无不透露着宝马和戴姆勒对“中年危机”的恐惧。普华永道咨询公司曾预言,除非汽车制造商自主开发基于汽车使用的业务,否则他们将被资金充裕的科技公司边缘化,到2030年,传统车企在全球汽车业利润中所占的份额可能从85%降至不到50%。
能让宝马和戴姆勒“联姻”,或许不止利润份额减少这么点小刺激,Uber等共享出行巨头的巨额估值,让他们也有点眼馋。
去年第四季度,Uber实现营收3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全年打车总收入为500亿美元,同比增长45%。在2018年的一轮融资中,Uber的估值超过700亿美元。如果Uber成功IPO,它可能会瞬间成为千亿级(估值1200亿美元)的超级巨头,比通用、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市值加起来还要高。
既能守住市场,又能挣钱,宝马和戴姆勒这次联合真能成为一组实力选手?“对于宝马和戴姆勒这样的车企巨头来说,10亿欧元真的不算多,而且这笔钱还要分给5个公司,最终能有多大的成果真不好说。”一位国际咨询公司高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
宝马也公开宣称,除了和戴姆勒在共享出行领域合作,在各自的核心业务领域中,双方的竞争关系仍保持不变。
Uber面临一堆糟心事
“树大招风”,Uber在共享出行领域的风生水起难免遭人眼馋。如今,为了成功IPO,Uber连两年前刚刚建立起来的外卖业务也要舍掉一部分。
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消息人士信息,Uber正计划将旗下外卖平台Uber Eats的印度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Swiggy,Uber将以此换取Swiggy公司10%的股份,交易或将在下个月完成。这是Uber首次转让全球食品派送业务股份,一旦交易达成,这将成为Swiggy的最大规模收购案。
除了Uber Eats外,Uber已经出售了不少地区的出行业务。最近的一次出售资产是在去年3月,Uber将东南亚的打车和外卖业务卖给了Grab。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Uber此前在中国和俄罗斯网约车市场也以变卖资产的方式退出。
如今,在Uber即将实现IPO的关键时刻,除了半路杀出来的宝马、戴姆勒,还有趁着Uber在2017年曝出一系列丑闻而崛起的Lyft。据彭博社(Bloomberg)和《华尔街日报》德国时间上周三报道称,Lyft最早可能在这周提交上市申请。
这意味着,仍需数周时间进行IPO筹备的Uber,要走在对手后面了。由于两宗IPO相距遥远,Lyft可能更容易吸引投资者。
眼下,不管是Uber还是Lyft,都未能躲过“亏损”魔咒。 2018年,Uber税前亏损18亿美元,与此同时Lyft也在亏损。路透社上周报道称,Lyft已经准备了一些盈利指标,希望能够说服投资者相信,它不会长期亏损。
除了要面对Lyft这样一个“心机对手”,Uber还要应对自己曾经在中国市场遇到的劲敌——滴滴。就在上周,滴滴计划在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招聘高管,以在这些拉美增长最快的市场上与Uber竞争。
在上述国际咨询公司高管看来,对Uber、滴滴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说,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要拼人才和团队,共享出行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允许试错了。当下,对前有宝马戴姆勒,后有Lyft、滴滴的Uber来说,能否走出亏损困境,考验着其管理层的智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