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纪录片的“网红”苦恼(上)| 陈晓卿:我不够资格,不够自信,有很多疑惑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2-18 14:43

    自陈晓卿从央视出来之后,他名片上的归属公司变为了北京稻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他说:“我们就得辛辛苦苦地卖票。打个比方,如果你演的不好,人家不搭理你,剧场也不会租给你,也不给你排期,那你就没办法。”这样的比喻,看起来很“野”,是接地气的田野、又是特肆意的野性,像陈晓卿。

    《风味人间》如今收官,在超过4万人打分的豆瓣上获得9.2的高分,播放量也达到了7.7亿。冬日午后,记者和陈晓卿面对面坐在一起,聊了《风味人间》、聊了稻来下步想做的综艺和纪录片融合,还聊到了做这种融合的他究竟想要什么。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每经实习记者 张玉路    每经实习编辑 杜毅    

    题记

    腾讯和优酷又挖人了,这往往是一个行业燥热起来的标志。当初电影行业如此,如今纪录片也一样。

    去年,供职央视18年的纪录片人、《舌尖上的中国2》朱乐贤加盟腾讯,任腾讯视频纪录片运营总监、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经理。

    几天前,业内知名纪录片人、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干超去了阿里,任优酷副总裁,负责泛文娱内容中心(含纪实、文化、资讯、生活),直接向阿里大文娱轮值总裁、新任优酷总裁樊路远汇报工作。

    各类播出平台加大纪录片的比重,将部分纪录片纳入会员付费范畴。腾讯再度宣布,2018年投入纪录片的资金是2017年的两倍,而2017年腾讯视频对纪录片的投入已经是过往几年的总和。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互联网巨头重金砸向纪录片,相应的又要提出什么要求?要注意力、要会员转换率、要招商吸附力,是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当一个个纪录片变成“网红”时,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更促使“金主们”把流量、点击量的KPI指标加码。

    这和当时的电影面对的处境如出一辙,在强势、急切的资本面前,李安劝电影人们“慢一点、耐心一点”。故事片都是如此,纪录片更是亦然——没有资本的助力,产业无法做大做强;但被资本牵着鼻子走,又会让产业陷入浮躁之风。

    这就给纪录片人提出了现实问题,与资本、流量的关系如何拿捏远近亲疏?《每日经济新闻》选择了两个样本:被市场热捧的美食纪录片名人陈晓卿,还未“出圈”的纪录片大咖彭辉。纪录片“网红化”,有欣喜也有苦恼,从对两人的独家深度专访中,可窥一二。

    专访陈晓卿:我们就像一个村镇的表演队,就得辛辛苦苦去卖票

    陈晓卿(图片来源:东方IC)

    记者抵达稻来传媒时,陈晓卿还没回来。在门口待客区等了会儿,忽然听到别人身上钥匙晃动的声音,再抬头看只剩下背影,那人戴着黑色毛线帽子、穿着黑色外套、背着极大的黑色书包,走路速度极快,像一阵风。

    虽没看到脸,但记者想应该是陈晓卿回来了。果然,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就来告诉记者可以采访了。在采访最开始,记者问起资本进入纪录片行业这个话题时,陈晓卿答:“我们是个特别小的公司,我们就像一个村镇的表演队,可能一点都没有感受到资本什么的,我们都还是苦哈哈的在做片子。”

    自陈晓卿从央视出来之后,他名片上的归属公司变为了北京稻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他说:“我们就得辛辛苦苦地卖票。打个比方,如果你演的不好,人家不搭理你,剧场也不会租给你,也不给你排期,那你就没办法。”这样的比喻,看起来很“野”,是接地气的田野、又是特肆意的野性,像陈晓卿。

    《风味人间》如今收官,在超过4万人打分的豆瓣上获得9.2的高分,播放量也达到了7.7亿。冬日午后,记者和陈晓卿面对面坐在一起,聊了《风味人间》、聊了稻来下步想做的综艺和纪录片融合,还聊到了做这种融合的他究竟想要什么。

    《风味人间》表达的野心不止美食

    在《风味人间》的超前首映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采访过陈晓卿,那时的他用了“害怕”二字来表达新作播出前的忐忑心情。如今收官,《风味人间》在超过4万人打分的豆瓣上获得9.2的高分,播放量也达到了7.7亿。对《风味人间》的效果,陈晓卿说现在是放下心了。

    10月25日,陈晓卿在北京举行的《风味人间》超前首映会接受采访(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玉路 摄)

    这个放下心,来之不易。对《风味人间》来说,做试映就是在赌一把。陈晓卿说:“我们试映的时候,就一集,所有的东西拿出来,开膛破肚在那里躺着,没有缝合。”倘若东西不过硬,开膛破肚会带来血崩,然而这把陈晓卿赌赢了。在试映后的观众提问上,所有人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喜爱。

    放映之前的试映成为吸引观众的起点。在放映之后,陈晓卿还做了部真人脱口秀《风味实验室》。在这档脱口秀节目里,他不仅亲自上阵,还请来了脱口秀演员李诞、美食家蔡澜以及主持人白岩松做嘉宾。

    谈及推出《风味实验室》的初衷,陈晓卿表示:“更多的是播出的一个考虑,就是我们希望一段时间内话题比较密集,这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的,《风味实验室》和《风味人间》的造价几乎是一样的。但我们觉得不是特别成功,还是觉得有提高的可能。”

    尽管没达到陈晓卿的预期,但这档脱口秀为纪录片的未来提供了很多可能。以往的纪录片都是非常独立的作品,可衍生的内容极少,脱口秀至少为纪录片的衍生提供了方向,同时为纪录片的表达提供了无限可能。

    陈晓卿说:“纪录片有很多种,有一种是自说自话的纪录片。它不是不好,国家和民族都需要这种东西。但人对故事的渴求,是天然的、是刚需的,那纪录片也能承载讲故事的功能。对稻来来说,一直做两个方面的分享,知识分享和体验分享。但是体验分享肯定是摆在前面的。”

    对纪录片《风味人间》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体验,他说:“美食只是《风味人间》的切入点,我们表达的野心不只是美食,但如果大家只看到了美食,我们也很开心。”

    纪录片有其他面目,可以折腾可以闹

    如果说《风味人间》表达的野心不止美食,那么陈晓卿的野心也不止纪录片。毕竟要做到把体验分享摆前面,就得改掉纪录片冷冰冰的面目。长久以来纪录片都是“你说我听”:精致的画面,再搭上克制的局外人旁白。

    图片来源:东方IC

    陈晓卿说:“我们现在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我们不想一直是这个面目,我们想有其他的面目。纪录片也有很多带主持人的,折腾的、闹的都有。”

    折腾的、闹的纪录片是什么样子?应该是逐渐往综艺方向走的纪录片。陈晓卿说纪录片和综艺的融合,会带来更高级的综艺。《奇遇人生》正是融合了纪录片的高级综艺。走“纪录片+综艺真人秀”路子的《奇遇人生》,在豆瓣上获得了9.1分的成绩。

    《奇遇人生》的导演赵琦曾是陈晓卿的同事。陈晓卿说:“赵琦可能更看重阿雅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魅力,这个会更准确一点。我就会更简单粗暴的做。”说的时候可以是简单粗暴的做,但真做起来不可能简单。

    画外音了许久的纪录片,突然跳进个主持人,还要不破坏原有画风并兼顾趣味性,这听起来就挺难。那做成这事的关键在哪儿?在主持人的选择,在度的把握。陈晓卿觉得当下中国的外景主持人,大多不擅倾听,但对《奇遇人生》的阿雅来说,陈晓卿看了一集之后,会觉得阿雅有获得好口碑的前提。

    陈晓卿说:“好的纪录片主持人一半都是外国人。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个课题,就是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因为主持人活泛了会觉得像个戏子,所以我觉得阿雅这次是个挺好的尝试。等我这个片子完了,会给大家拉片,给大家讲一讲她的人设,以我们的体察去判断什么样的人最合适,有时候,演的那个度在哪里。”

    在当下综艺领域,以往凭着剧本和人设的诸多全民向综艺都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综艺内容越发多元、越发垂直细分。陈晓卿觉得这种情况是因为拍全民向的内容越来越难了。他说:“比如你要做全世界人都喜欢吃的饭,那肯定是最难的。但如果说单给某个地域的人做,就相对简单。”

    而陈晓卿想做的饭,一直都是普罗大众都喜欢吃的饭。

    打动人,法国诗比不上周云蓬唱的歌

    陈晓卿喜欢和观众互动,总想更近距离地接触观众。他这个人,毫无高冷范,就是扎扎实实的接地气。记者在采访中,问了个宏大的问题:“如何看中国纪录片未来。”陈晓卿的回答让宏大瞬间落地:“那是论坛讨论的话题,你看我就从来都不……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从来都不自信,更多的都是疑惑。像给你们看片子的时候,我还是很疑惑。”

    自《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大火后,陈晓卿经常遇见观众索要签名合影(图片来源:东方IC)

    这样踏实的回答,某种程度是自我保护,但更多体现的是个人性格。陈晓卿不会给人念精致法国诗,他表述的方式永远都有烟火气,一如他的创作理念。

    陈晓卿说:“比如有人和你说法语,在你一点不懂法语的情况下,他说的非常精彩,他甚至一边奏乐一边念法国诗;但还有一种周云蓬、左小祖咒一样的人,他给你唱歌,注重你的反应,那可能左小祖咒离法国诗人差太远,但法国诗人说的你什么都没记住,周云蓬让你记住了中国的海子,就这五个字,他可能打动你了,从影响来说,可能对你影响更大。”

    这个比喻很妙。世事往往求全则毁,对内容,陈晓卿会认为观众接受比故事本身更重要。他说:“我们当下第一是争取更多的观众,让大家能来看;第二是把内容做的特别特别扎实,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纪录片看完,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在这儿。至于知识啊情怀啊,那是稍微往后放的,首先要有趣才能有意义。”

    有趣排第一的陈晓卿,让人想起了汪曾祺。1961年汪曾祺被派去马铃薯研究站画马铃薯图谱,在漫长而枯燥的科研时间里,他没事就研究马铃薯的味道、名称甚至是开的花,日子竟然也过的极有趣。陈晓卿很喜欢汪曾祺,他觉得汪曾祺是个充满了乐趣的人。

    有趣的汪曾祺爱吃、也爱写吃,陈晓卿评价他的文字“干净”、“不卖关子”。对食物来说,干净、不卖关子,总会带来回头客。对陈晓卿来说,大概食物已不仅是爱好,同时还构成了他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采访前两天,陈晓卿发了个朋友圈,内容是《人物》杂志做的“海底捞的女人们”专题,他觉得这是个特别好的纪录片选题。朋友圈发了之后,有人给他发微信说想拍,陈晓卿很激动,说他来帮忙找钱。陈晓卿把这种帮忙称为“气味相投者的互相培育”。

    做片子永远带着焦虑、带着不确定性的陈晓卿,对味和趣味是他创作的重要源动力。可以说对味和趣味,就是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成立

    下一篇

    广东正加紧起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策文件 将逐步出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