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每经记者 骆一帆 每经实习编辑 裴健如
“李斌(蔚来汽车董事长)干得非常棒,三个月完成了1万辆车的下线,他赢(赌局)的机率很大。”终于,连何小鹏(小鹏汽车创始人)也开始承认,自己很可能会在与李斌此前定下的赌局中落败。但说出此话时,何小鹏并不沮丧,因为就在前一天,小鹏G3也正式开始向客户交付。
12月12日,小鹏汽车旗下首款产品小鹏G3正式上市,综合补贴后全国统一售价13.58万~16.58万元,并同期启动交付。“今天虽然我们还有PPT,但是我们的车已经在这里了。”在发布会现场,一向低调的何小鹏表现得颇为激动,迫切希望通过G3上市,打破此前外界对小鹏“PPT造车”的质疑。
与蔚来汽车一样,产品上市后的小鹏面临的下一个难题将是产品交付。何小鹏坦言,规模交付的难度比造车还高。根据规划,接下来的一年,将是小鹏产能爬坡的一年。预计在3月份之后,交付规模将会达到每月几千辆的水平。
“再给两三个月,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随着G3的正式上市,今年造车新势力中已有三家进入到车辆交付环节,分别是蔚来、威马和小鹏。不可否认,造车新势力已逐渐从PPT走向现实。
“销售部的同事昨天都工作到很晚。在没有真正销售数据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七上八下的,但是通过销售数据反馈来看,现在的情况真的非常好。”在上市第二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何小鹏如此表示。
12月13日晚间,何小鹏在微信朋友圈宣布,小鹏G3上市后24小时,共销售了1573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完成这些订单背后的交付工作?
生产方面,眼下还没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的小鹏汽车,仍与海马汽车进行合作。双方共同打造的海马小鹏工厂目前已开始投产,总体产能规划为30万辆/年,一期产能为15万辆/年。
“产能的爬坡、工艺的爬坡、软件能力的爬坡,都需要时间,我们想大概用两个月时间,把供应链体系慢慢调试起来,把工厂的节拍加快。”何小鹏向记者表示,“明年3月份,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就会变得相对较大。前面两个月的爬坡可能是每月几百辆到一千多辆左右,从3月份开始,每月交付量将会是几千辆。目前的订单情况非常好,核心问题是如何把产能爬坡工作做到位。再给我们两三个月时间,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事实上,产品交付的压力并不是只有小鹏汽车才有,同属于新造车企业的蔚来与威马同样在交付方面顶着行业内外巨大质疑。
为消除质疑,威马在今年首批产品交付时便立下豪言:“明年威马汽车的交付量将达到10万辆!”蔚来掌门人李斌更是与何小鹏就蔚来能否在今年内交付1万辆的问题立下赌约,成为汽车圈内热议的话题。
“我跟李斌就赌约沟通过好几次,我觉得这是一个双赢的赌局。”何小鹏认为,他与李斌的赌约核心是激励双方把品质做好,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规模交付。“小鹏比蔚来(交付)晚9个月,我们站在后面,也会学习他们在前面遇到的经验、教训。”
IPO还没到时间点
私底下,何小鹏与李斌算的上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双方经常就企业发展进行沟通交流。正如何小鹏所说,走在前面的蔚来对小鹏有着很大程度的参考价值。
如果以蔚来的发展轨迹来看,小鹏汽车下一步的计划是着手进行企业IPO的相关工作。然而在这一方面,小鹏汽车的态度似乎并不像蔚来那般迫切。
“IPO是水到渠成的事,现在没有执行时间点。”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向记表示,“IPO这个问题需要几方一起考虑,包括自身公司需求、融资需求、业务需求、以及IPO带来的品牌效应等等。另外我们也在关注资本市场对新兴造车企业的态度,未来上市能否有一个好的市值。我们会紧密关注市场,同时抓紧准备小鹏汽车自身的业务和价值搭建。”
有分析认为,小鹏汽车之所以不急于IPO,和其目前较为乐观的融资情况不无关系。今年8月,小鹏汽车公布了全新融资计划,到2019年底,小鹏汽车将累计募集约300亿元资金。目前,这一融资计划已完成了约三分之一,但支出大概只有50亿元,资金压力相对不大。
“股权融资加银行贷款,现在是100多亿元人民币在手上,这是到位的钱。在资金效益方面,我们做得还不错。”何小鹏表示,从财务报表来看,蔚来在今年6月交付之时,费用支出已达到约100亿元。而小鹏在同样阶段,所支出的费用还不到蔚来的一半。
但在顾宏地看来,小鹏与蔚来在重点投入的领域区别很大,蔚来在营销、服务方面成本非常高,但小鹏科技、大众的定位,不允许它像蔚来那样做超豪华式的营销。小鹏需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当中。另外,在布局方面,蔚来在美国和欧洲都布局了几百人的员工团队,而小鹏则希望集中资源,聚焦做一些事情,这也是双方在资金使用上的不同之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