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质量管理2018”社科、文艺、少儿、教材教辅和生活类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包括中国经济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在内41家出版单位的65种出版物。按照要求,这些出版单位需要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全部收回不合格出版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此次公布的65种“不合格”书籍,竟然有18%涉及学生课外读物、教辅,如《青少年能源教育知识读本》《听海淀小学教师讲数学 小学三年级(上册)》等,数量多达12种。
每经记者 杜蔚 每经实习编辑 杜毅
明星微博、知名人士的公开演讲里出现错字,往往会引发一场排山倒海的热议,但与这些相比,危害最大的当属书籍中出现的错别字。
给孩子买一本教辅,答案却和问题对不上,这种令人抓狂的情况你是否也曾遇到过?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质量管理2018”社科、文艺、少儿、教材教辅和生活类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包括中国经济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在内41家出版单位的65种出版物。按照要求,这些出版单位需要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全部收回不合格出版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此次公布的65种“不合格”书籍,竟然有18%涉及学生课外读物、教辅,如《青少年能源教育知识读本》《听海淀小学教师讲数学 小学三年级(上册)》等,数量多达12种。
资深出版人如何看待书籍编校上出现的错误?怎样提高出版物质量,让读者尽享优质精神食粮?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种学生课外书、教辅不合格 责令30日内全收回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发布了《关于开展出版物“质量管理2018” 专项工作的通知》,通知认为“加强出版管理,提高出版质量,对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此开展了专项工作,重点围绕社科、文艺、少儿、教材教辅、生活和地图类出版物开展编校质量检查,共组织抽查出版物355种。近期,经专家最终审核,认定65种出版物编校质量不合格,涉及41家出版单位。
对于“不合格”的出版物,处罚措施十分严格:要求相关出版单位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全部收回不合格出版物。同时,连续2年在抽查中有不合格出版物的出版单位或同一批次抽查有2种不合格出版物的出版单位不得参加当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
图片来源:《关于开展出版物“质量管理2018” 专项工作的通知》截图
通过详细查看“不合格”的65本书籍名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其中有12本书籍是K12阶段学生的课外读物及教辅,占比达到18%。《青少年能源教育知识读本》《听海淀小学教师讲数学 小学三年级(上册)》《3年中考满分作文解读》《一本.英语完形填空.高二》等赫然在列,差错率分别高达:5.3‱、3.95‱、2.56‱和1.26‱。
“国家对出版物差错率的忍受标准是万分之一,即一万个字里有一个字是允许出现错误的。”中信出版集团前COO兼副总编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卢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优秀的出版社要求会更高,进行多遍审校,降低差错率出现的情况。
作为一名资深出版人,卢俊已有近20年的从业经验,他坦言,国家每年都会公布“不合格”出版物,“今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出版物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很多出版社而言,出现一个出版物不合格就会砍掉一半书号。”这样做是为了控制低水平、重复的、非精品出版物的出版数量,提高出版效率和品质。
萝卜快了不洗泥 导致出版物错误率上升
反观2017年全年,每经记者统计发现,“不合格”的出版物总数为57种,而今年要召回出版物数量同比上涨14%达到65种。与此同时,记者还注意到,少儿类和教材教辅类这两个品类的出版物合计为20种,占比31%。
“书籍质量出现问题,显然是把守各个出版环节上的品控人员工作认真程度不够。”卢俊向记者表示,但应该理性客观看待,相对其他品种的出版物来讲,字数少的少儿类图书和教材教辅,“只要错一个字,就可能‘不合格’,出错概率高于一般类图书,这是个事实因素。”
加之近年来,出版行业人才流失严重,同时“各类出版物增长迅速,造成‘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因此错误率也随之增高。”
书籍不仅是知识海洋的“源头”,还代表着“诗和远方”。一旦出现错别字,将对读者产生错误示范作用,阅读兴趣也会受到负面影响。那么,怎样降低编校环节中发生的错误,提高出版物质量?
对此,卢俊有丰富的经验,他做出的“10万+”和“百万+”畅销书合计超100种,卢俊建议可以从三方面来提升出版物品质。
首先是好的流程,所有品控环节,都要由专业人员来把守重要的审读工作。
其次,制定超越行业基本标准,更加细化、有针对性的标准。“各个出版社,都应根据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比如教育类、财经类等来制定高于行业标准的审校执行准则。”
再者,对员工业务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尤其是新人多的出版社,必须对新编辑进行大规模、高频次、严格的业务培训。”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