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被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为投资人。平安、汇丰的身份互换,从某种程度反应了过去15年,中国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发展的惊人速度。
每经记者 宋戈 每经实习记者 胡琳 每经编辑 姚祥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0年河东,30年河西。
汇丰控股曾是中国平安的投资人,而中国平安摇身一变成为汇丰控股投资人,甚至成为了汇丰控股的第一大股东。
11月6日,香港交易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汇丰控股(00005.HK)第一大股东已经变更为中国平安。股权变动后,中国平安持股14.19亿股股权,持股比例为7.01%。贝莱德集团持股13.35亿股股权,持股比例为6.59%。
事实上,中国平安与汇丰控股渊源颇深,2002年10月8日汇丰控股入股中国平安。2012年12月,出于自身战略调整,汇丰控股将其所持有平安股份全部转出,出售后的汇丰控股净赚约26亿美元。
5年后,中国平安从被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为投资人。双方的身份互换,从某种程度反应了过去15年,中国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发展的惊人速度。
根据香港交易所11月6日最新披露的信息,汇丰控股(00005.HK)第一大股东已经变更为中国平安,而在此之前,汇丰控股的第一大股东是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股权变动后,中国平安持股14.19亿股股权,持股比例为7.01%。贝莱德集团持股13.35亿股股权,持股比例为6.59%。
香港交易所的信息显示,今年11月1日,中国平安通过平安资产管理公司(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买入汇丰控股537.56万股,平均买入价为每股65.1153港元,最高价为每股65.4000港元。记者由此计算发现,中国平安此次增持汇丰控股共斥资约3.5亿元。这次增持之后,中国平安一跃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
中国平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等投资纯属保险资金的财务性投资,中国平安看好汇丰的发展前景,且汇丰的分红率较高,符合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要求。
据悉,中国平安已经不是第一次增持汇丰银行股权,早在2017年末、2018年初就已经增持汇丰控股股权了。
2018年2月9日,中国平安以近30亿港元的价格买进汇丰控股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6.17%,持股数约12.53亿股。
事实上,中国平安与汇丰控股渊源颇深。2002年10月8日汇丰入股平安。汇丰集团(HSBC)与平安正式签署《认购协议》,以美元6亿元(约人民币50亿元) 认购平安10%的股份,公司资本实力进一步壮大。这是国内金融业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引进外资项目。作为战略投资者,汇丰集团还将在管理和技术方面与平安进 一步合作。
“押注”10年后,2012年12月,出于自身战略调整,汇丰将其所持有平安股份全部转出。2012年12月,汇丰控股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机构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已经同意悉数出售所持中国平安15.57%股权,接盘方为正大集团,总收购价为727.36亿港元,相当于每股59港元,买方为正大集团旗下4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出售后的税后利润约为26亿美元。
当时汇丰控股表示,“平安是汇丰近10年来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分享到中国经济、金融业发展和平安快速成长的巨大价值。我们相信平安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经济、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一如既往地保持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最终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
5年后,中国平安从被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为投资人。双方的身份互换,从某种程度反应了过去15年,中国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发展的惊人速度。
2017年12月,中国平安下属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向港交所申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港股通渠道累计买入约10.18亿股汇丰控股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5.01%,并成为汇丰控股的重要投资者之一。
10月24日,汇丰控股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盈利公布摘要》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汇丰控股资产总额为26030亿美元,较2018年6月末略有萎缩;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该公司经调整除税前利润为183亿美元,同比增加4%,当中已撇除货币换算差额和重大项目变动的影响。2018年第三季的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为59亿美元,同比增长28%;2018年第三季经调整除税前利润为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当中已撇除货币换算差额和重大项目变动的影响。
2018年9月30日,该公司各类股东权益总额为1932.32亿美元。其中,股东权益总额为1853.51亿美元;非控股股东权益为78.81亿美元。
目前,中国平安已从一家保险公司成为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中国平安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中国平安总资产为69109亿元。报告期内,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894.89亿元,同比增长19.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3.97亿元,同比增长19.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