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在广交会参加论坛期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外需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中方企业保渠道、保品牌的意识非常强烈,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抓手。企业尤其需要通过打造“进口渠道不可替代性”这样独一无二的优势,来维持自身的竞争力。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10月15日,第12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升温迹象明显,本届广交会仍然吸引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636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加19家。
一年多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8日宣布,下调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而在另一方面,我国前三季度外贸数据却格外亮眼,9月份进出口额还创下历史新高。
如何理性看待今年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压力?中国市场对外国采购商的吸引力体现在什么地方?针对上述疑问,《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广交会国际贸易发展论坛现场独家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NBD:10月12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外贸数据,9月份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这样的结果是否正常?对此您如何评价?
梁明:客观来看,今年我国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是非常亮眼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约为3.4万亿美元。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全年进出口总额有望超过4.6万亿美元。从单月来看,9月份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出口总值均创历史新高,这充分说明我国外贸形势是稳中向好的,我国外贸企业是有韧性的。
我们经过调研后发现,尽管面临中美贸易摩擦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方企业保渠道、保品牌的意识非常强烈,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抓手。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是中美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已经落实到中美企业家的实践当中。
在这样的前提下,(广交会期间)已经有美国采购商愿意与中方企业分摊已经加征的关税,从而能够把订单继续下去。我想,这也能解释为何我国前三季度外贸保持平稳增长。
NBD:也有观点认为,当前外贸成绩亮眼是“寒冬”前的集中爆发,具有偶然性,并且认为四季度出口有可能下滑。对此您是否认同?
梁明: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尤其是“寒冬”这个概念,中国外贸形势短期内不会迎来所谓寒冬。确实有人提到,三季度外贸数据亮眼存在抢出口、抢进口的现象,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大量企业在做出口多元化的探索。
NBD: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外贸企业对于未来形势仍然持有不明朗的态度,您如何预判明年的外贸走势?
梁明:确实,美国提出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但企业对此也不因过于消极和悲观。企业要设法提高出口竞争力,这很关键。从当前来看,美国进口的所有中国商品当中,有22%左右的商品只能从中国进口,进口渠道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是我们出口竞争力的体现。
研判外贸形式,我认为2018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很可能会创历史新高,2019年可能会延续回稳向好的态势。
NBD:抵御外部风险,一方面需要发挥企业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我国的外部环境如何?
梁明: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政策来提高出口企业的利润率,降低出口企业因为加税带来的损失和风险。比如提高出口国家的承保率,再比如贷款便利化措施,这些政策已经纳入到研究范围当中,我想很快会有所体现。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很高。如果出口信保覆盖得不够,许多企业还不太敢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所以,我们在研究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承保率,从而打消企业在这方面的担忧。
NBD:在本次广交会之前,曾有人担忧外国采购商可能会减少,实际数据却是有所增加。对此,您怎么看?
梁明:广交会已经举办124期,影响力非常显著,广交会几乎每一年都会去国外做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至于外国采购商如何对待广交会,我认为,少数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是不会影响到中国市场和商品吸引力的。
现在,许多出口商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些产业链受人工成本高、原料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只有在中国才能提供合乎要求的产品。比如儿童吃饭的高脚椅,美国就将其从征税清单中删除了,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
NBD:您认为,广交会未来更好地吸引外国采购商的改革方向在哪里?
梁明:广交会已经有61年的历史,从过去非常单一地展示产品,到现在更加多元化,持续扩大展馆的规模足以说明其影响力。其中,分区设置和专业化服务能够为外国采购商营造更便利的交易环境。包括今年广交会还引进了专业论坛,使其不仅仅是展示商品的舞台,更是展示、分享智慧的舞台。我认为,未来广交会需要进一步在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上下工夫。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