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趣头条美股上市受投资者追捧 内容低门槛曾引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16 21:07

    内容来源方面,招股书显示,目前趣头条上的内容来源为两部分,一是与专业媒体合作,二是平台上注册的超过23万名原创作者。

    不过,趣头条也表示,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许可证》。

    每经记者 沈溦    每经编辑 胥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北京时间14日晚间,移动内容聚合平台趣头条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截止9月14日收盘,趣头条股价报15.97美元,大幅上涨128.14%,市值接近46亿美元。根据彭博数据,趣头条创下今年美国IPO规模超过500万美元股票的最大首日涨幅。

    获多方资本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移动内容聚合平台竞争已成红海,以今日头条为首,腾讯新闻、一点资讯等平台各具优势,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新闻资讯类APP日均启动次数已经在重点应用领域中排名第三,位列社交和短视频之后。

    诞生不过刚满两年的趣头条却奋起直追,成为行业第一股,它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记者注意到,作为行业内少有扎根三四线下沉市场的趣头条,一度被称为“资讯界拼多多”。

    根据招股书,趣头条APP于2016年6月正式上线,以娱乐、生活资讯为主体内容,截止2018年7月,趣头条APP的累计装机量达1.54亿,月活跃用户4880万,在两年多时间内跃居内容聚合领域第二名,仅次于今日头条。

    从获客方式上,趣头条通过“网赚”模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金币奖励制度,用户只要每天登录签到、读文章就能赢取金币,最终换成现金提现,以此提高用户粘度。同时,它通过裂变式的“病毒式”社交传播方式,去触达海量用户群体,来提升了获客率。也需要简单、直接地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邀请好友,获得奖励,推动用户自发传播。

    此外,从趣头条内容运营的数据来看,三线城市以下用户的兴趣非常集中,娱乐、幽默、情感、养生等五六个分类就占据了绝大多数流量。

    通过精准的客户定位及运营机制,短短两年时间,趣头条在用户吸纳及营收上实现爆炸性增长,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成立当年的营收为5795万元,而2017年该数据就达到了5.2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近9倍;2018年上半年营收7.2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的1.1亿实现5倍以上的增长。目前趣头条的收入主要为广告收入,其中,2018年上半年广告收入为6.69亿元,上年同期为1.06亿元。

    高速增长的趣头条,背后也得到了一大帮资本机构的青睐。招股书显示,2017年10月,获得华人文化产业基金领投、成为资本和红点创投跟投4200万美元A轮融资;2018年3月,获得由腾讯领投,尚珹资本、顺为资本、小米等跟投的超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6亿美元。就在上市前夕,趣头条还在2018年8月,引入了包括人民网旗下基金在内的战略投资者,投资额约6000万美元。

    内容仍需提“质”

    不过,尽管趣头条的内容及广告投放依然偏向低端等问题需要警惕。比如,记者注意到,趣头条目前其在广告的质量方面仍算短板,高端产品广告投放并不算多,保健品、棋牌、网贷等领域广告构成了页面上的主力。

    在内容来源方面,招股书显示,目前趣头条上的内容来源为两部分,一是与专业媒体合作,二是平台上注册的超过23万名原创作者。

    资料显示,目前趣头条已与国内超过200家专业媒体机构达成合作,有超23万家自媒体入驻趣头条自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海量内容。同时,在内容质量保障方面,趣头条也有着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在智能算法推荐的基础上,还有近600人的人工审核团队。另外,趣头条已获得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澎湃新闻的战略投资,双方将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打通内部沟通渠道,澎湃新闻将支持趣头条构建健康的内容生态。

    不过,在招股书中,趣头条也表示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许可证》。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分析曾指出,趣头条的内容门槛太低,平台上的内容真实性和权威性得不到认可。《人民日报》更是在今年5月发表文章《人民日报调查“刷新闻赚现金”App:内容低质频遭吐槽》中批评趣头条们的内容低端,充斥着各种打擦边球的假新闻和低俗信息。

    而在上市的当日,一家名为“新法”微信公众号表示,因趣头条平台上,冒用新闻机构名义开设账户,“搬运”了数百篇新闻作品。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向互联网法院提出诉讼。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麻策律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趣头条作为互联网资讯聚合平台,本身的法律定性是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上传的技术服务,从此角度可以落入知识产权领域避风港原则。但如果用户对低俗内容或者侵犯知识产权进行举报投诉,平台没有采取相应必要措施,就需要承担法律层面的责任。

    对于新闻类的讯息信息,麻策律师表示,该类信息本身属于国家强监管的范围之内,需要双资质的要求,第一平台需要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许可,另一方面入驻发布新闻信息账号,同样需要互联网新闻信息牌照,如果平台对该类新闻类账号前期审核中,仅仅以简单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方式实名认证而没有对其新闻发布资质进行认证审核,并没有做到法律要求的知识产权审核义务,滥用避风港原则的可能性较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转移245万人,启用避险场所1.83万个

    下一篇

    咱还要飞! 俄航:17日广州飞莫斯科航班暂定不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