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任性停牌遭强监管!交易所明确最新停牌制度,规定三种原则、三种例外

    券商中国 2018-08-11 17:09

    继深交所表态,要坚决遏制“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现象后,昨日(8月10日)上交所也有对停牌的最新要求和安排,并发布《上交所关于沪市公司停复牌的答记者问》。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让投资者头大的任性停牌现象正被两交易所加大管理力度。

    上交所于8月10日发布《上交所关于沪市公司停复牌的答记者问》,对停牌要求的总的思路是,坚持分阶段披露原则,对于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披露的重大事项,原则上不再办理停牌。同时,对于确有停牌必要的事项,如特别敏感事项的短期停牌,也考虑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上市公司的合理需求,依法依规办理。

    来看下上交所关于坚持两项原则的表述:

    一是逐步去除停牌附加功能,坚持停牌保障公平信息披露、提示重大风险的基本功能,同时兼顾交易效率,维护投资者正当的交易权利,不使停复牌承担过多的信息保密、防控内幕交易、交易锁价等功能;

    二是强化重大事项的分阶段披露,要求公司对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事项,按其重要节点披露进展,逐步形成以不停牌为原则、停牌为例外;短期停牌为原则、长期停牌为例外;间歇性停牌为原则、连续停牌为例外的制度安排。

    就在8月3日,深交所发布了《“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得到有效遏制——深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停复牌出现新变化》,也对停牌事项做出了最新明确要求。

    两大交易所的相继出手,可以预见的是,上市公司的停牌申请将日趋严格,尤其是“停牌躲跌”将被重点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 A股停牌家数和平均停牌天数均下降明显。截至8月10日收盘,两市共121只股票停牌,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3.4%,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这一数据已与境外市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上交所出手整治停牌

    股票停复牌是证券市场的一项常规性基础制度,然而A股却一直存在停牌早、停牌多、停牌长的问题,令投资者备受困扰。在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时,A股停牌问题曾一度遭到MSCI的重点关注。

    8月9日晚间,上交所对近期上市公司的停牌情形进行了梳理。昨日晚间,上交所进一步跟进,发布关于沪市公司停复牌答记者问。

    上交所表示,对于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披露的重大事项,原则上不再办理停牌。对于确有停牌必要的事项,如特别敏感事项的短期停牌,也考虑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上市公司的合理需求,依法依规办理。也就是说,过去常因披露重大事项而停牌的情形,以后将大大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在上周也表态,要坚决遏制“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现象,完善停牌制度。两大交易所相继出手,意味着上市公司 “任性“停牌问题将被重点关注。

    实际上,A股历史上不乏上市公司利用停牌规则 “任性停牌”、长期停牌的案例,比如乐视网,在2017年曾停牌长达9个多月。停牌乱象层出不穷,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均造成严重影响,使投资者丧失了交易的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躲跌停”将被重点关注。上交所称,今年以来,在市场调整过程中,个别上市公司出现申请停牌躲跌的迹象。这类公司有两个特征:一是近期股价跌幅较深;二是披露的拟筹划事项大多有凑项目之嫌,个别确实有筹划意愿的项目也不太成熟。

    在具体安排上,原则上不建议公司股票停牌,而是要求分阶段披露拟筹划事项,并充分揭示风险。

    实际上,上交所并不是在最近市场调整才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早在2014年,上交所就已发布了专项的停复牌业务规则,2016年又对其作了进一步完善。在制度设计上,主要目的是减少停牌事由、缩短停牌时间,强化信息披露要求。

    图片来源:摄图网

    深交所对停牌明确四项要求

    深交所表示,自《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备忘录》发布以来,深市上市公司基本都能在停牌公告中披露所筹划事项的详细内容,而不再笼统表述为“筹划重大事项”。同时,大部分上市公司在申请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时,在停牌公告中明确披露了重组标的资产、交易对方、交易方式、重组框架协议主要内容、中介机构名称等信息。重组停牌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一方面减少了市场猜测和传言,让投资者尽早掌握信息,明确停牌预期,有效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强化了上市公司申请停复牌的审慎性,减少了长期停牌情形,促进停复牌制度回归本源,维护市场公平秩序,有效保护投资者的交易权。

    受投资者结构和交易习惯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停复牌制度承载了防控内幕交易、锁定交易价格等功能。近两年来,经过持续宣传引导,上市公司在筹划非公开发行、控制权转让、对外投资等事项时已逐渐接受不停牌推进的做法。今年深市有17家公司筹划重组时未申请停牌,而是直接披露重组方案或披露提示性公告,平稳有序地推进重组事项。

    下一步,深交所将持续完善上市公司停复牌制度。

    一是严格停牌申请程序,从源头入手,切实防止“随意停”;

    二是加强信息披露监管,要求公司在停牌公告中详细披露停牌原因和具体事项,严控停牌期间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的情形,有效遏制“任意停”;

    三是缩短停牌期限,督促公司加快评估审计工作及履行审批程序,着力避免“长期停”;

    四是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内幕信息管理工作,增强各方的保密意识,引导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时减少对停牌的依赖。

    停牌数量下降明显

    随着两大交易所不断加强停复牌监管,今年以来 A股停牌家数和平均停牌天数均下降明显。

    截至8月10日收盘,两市共121只股票停牌,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3.4%,其中有66家停牌天数在2个月以内,占比达54.5%。较去年同期两市240只股票停牌而言,数量仅为当时一半,平均停牌天数下降也较为明显。但不可忽视的是,121家停牌公司中,仍有21家超过100天,有四家超过1年以上。

    上交所数据显示,8月9日,沪市停牌公司已减少到45家,仅占全部沪市公司的3.1%,这一数据已与境外市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整体来看,沪市公司股票停牌家次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5年全年停牌1254家次,2016年全年停牌733家次,2017年全年停牌601家次,2018年初至7月31日停牌323次。

    从日均停牌家数来看,沪市2016年、2017年、2018年日均停牌家数分别为74家、69家和73家,三年总体比较平均,较长时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大盘蓝筹股基本不停牌,近3年连续停牌超过10个交易日的公司中,市值超过500亿元的仅6家,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仅为2家。

    停牌利器遭封杀

    从A股停牌原因的类型来看,主要有重大资产重组和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可以归为重大资产重组类型)、拟披露重大事项和重大事项(可以归为重大事项类型)、重要事项未公告等。

    截至8月10日收盘,两市 121只停牌股中,有88家上市公司因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占比达到70.4%;有24家上市公司涉及重大事项停牌,占比为19.2%;6家上市公司因重要事项未公告而停牌,占比为4.8%。此外,还有2家未及时披露定期报告停牌,1家因重整事项停牌。

    可以看出,重大资产重组和重大事项是上市公司停牌的主要类型。尤其是重大事项和重要事项未公告停牌,过去一度是上市公司的停牌利器,可谓“一招鲜,吃遍天”。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15年股灾期间,A股市场曾发生“千股停牌”的奇特现象。

    当年7月,股市大幅波动期间,每晚都有几百只股票发布停牌公告来“躲跌停”。2015年7月6日,A股有239家公司发公告停牌;7月7日,超过240家公司发布了停牌公告;到了 2015年7月10日,两市共有1378只个股处于停牌状态,占上市公司总量接近50%,而这一数量也创下了A股史上停牌纪录。

    再从这些上市公司的停牌原因来看,在1378只停牌股中,有891只股票都使用了“重大事项”和“拟披露重大事项”为由进行停牌,占比高达65%;309家公司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停牌,占比22.4%;而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公司,仅164家,占比12%。

    无独有偶,7月23日,长生生物出现假疫苗事件后,也曾选择“拟披露重大事项“停牌。然而,长生生物停牌时间仅仅持续了几个小时,下午就宣布开始复牌。

    针对此类情况,上交所及时总结前期监管经验,在日常监管中对上市公司股票停牌事由的真实性、是否存在躲跌意图实施从严监管,防范公司躲跌式停牌。对于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披露的重大事项,原则上不再办理停牌。

    不仅如此,深交所此前表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停牌已不再是上市公司重组的必选项。深市有17家公司筹划重组时未申请停牌,而是直接披露重组方案或披露提示性公告,平稳有序地推进重组事项。

    来源: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 记者:许孝如

    上一篇

    55元=199元,新华社调查电信资费套餐背后的“套路”

    下一篇

    北京:2017年“三公”经费决算较预算下降28.6%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