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研中心罗雨泽:如何挖掘改革开放的新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08 13:57

    罗雨泽认为,我国第一大的新优势是劳动力。但非劳动力数量优势,而是质量优势。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官远星    

    “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罗雨泽充满信心地说。

    近日,第二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会晤,暨第六届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交流节在成都举办。在会晤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罗雨泽作了题为《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战略发展对接》的主旨发言,分享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并分析了未来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的四条经验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现价GDP在世界份额中的占比,实现了从2.25%到15%的飞跃、成为了国际直接投资大国。

    罗雨泽说,在改革开放漫长的过程中,中国勇于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不仅是一种开放和学习,更能倒逼改革。“通过与相关国家互利共赢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改革开放的成功,罗雨泽总结出了四条经验。

    首先,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模式。“中国的开放,它不是一蹴而就,是一步一步来,由点到线的”。

    从1978年之后第一阶段,以沿海地区为重点探索;一路发展到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第四阶段,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他笑了笑,对在场的友好组织领导人说,今天大家来到的成都,城市发展也越来越好,可以说就是获益于第四阶段的全面开放格局。

    经验之二,就是与时俱进进行调整。罗雨泽认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从出口导向型利用外资,到有选择地利用外资;从“引进来”为主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从优惠政策为主,到改善营商环境等等,皆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其次,罗雨泽认为,“基于国情、做好创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之一。他以自贸试验区的创新为例指出,2013年以后中国大力发展的自贸试验区,英文为FTA,与以前国际上“FTZ”不尽相同。后者主要是货物贸易,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是一个综合性‘试验区’,不光包括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业的开放,尤其是金融业等的全方位开放”。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也能为“创新”代言。罗雨泽认为,与以往合作框架相比,过去的区域经济合作相对封闭。“一带一路”秉承的是开放精神,域内域外只是个地理概念,并不是硬限制。域外国家、企业以及国际组织也可深度参与进来。

    除上述三条经验,他最后强调,重视相关配套法律建设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营造两大新的优势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改革开放的成绩巨大,经验宝贵,但如何挖掘新优势也显得至关重要。

    对此,罗雨泽认为,我国第一大的新优势是劳动力。但非劳动力数量优势,而是质量优势。他指出,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慢慢地消失。过去依靠人口红利的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在自发地向东南亚、南亚等相关国家转移。

    “数量优势没有了,但是人力资源质量在逐渐提高”。数据显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每年有800多万。他指出,依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国家对“双创”的鼓励,我国资本密集的资本产业和新型服务业,发展极其迅速。这可谓新优势之一。

    其次,就是营造营商环境的新优势。

    据罗雨泽介绍,中国早期的开放是靠优惠政策,比如用地的最终优惠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等,某种程度上还造成了部分环境污染。“但现在,环保要求逐步提高,加之土地本来就稀缺,这些既有优势都逐渐消失。”

    “那现在你要靠什么?能靠什么?”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改善营商环境。

    罗雨泽认为,要“市场化”,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要“国际化”,一定是内外两个市场畅通无阻;第三个,是要“法制化”,因为只有法制化的环境,才是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因此,推行“放管服”——放权、加强管理、增强服务——正是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所做的努力。

    无论是共享经验,还是寻找新优势,都是中国为了加大对外开放所做的努力,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对外合作。

    罗雨泽分析认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与东盟GDP占世界比重持续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目前总占比已达到18.5%;长久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密切,且仍不断增强;不仅如此,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发展阶段相近,产业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更重要的是,两者不仅地理位置邻近,文化也相近,有利于相互理解和人贸往来。凡此种种,都为双方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都市11部门联合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下一篇

    马斯克为什么要把特斯拉私有化?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