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患上“焦虑症” 高效率高质量或成突破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02 00:07

    “很多企业也知道要上云。但是,上什么云,这是个问题。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些我觉得是有点混淆视听的。并不是所有的云都合适具体企业的转型。”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云计算厂商的角度看,最大的问题是企业有没有想清楚要用云。

    每经记者 张韵    每经编辑 宋思艰    

    “推动数据资源的共享开发、构建深入云端的产业生态、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7月31日,浙江省经信委软件处处长胡蓓姿在2018中国杭州云创大会上这样表示。

    十年间,我国软件产业平均增速达到了26%。当下,构建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尽管“数字原生代”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遍布各行各业,但还是有不少企业在谈及数字化转型时感到一片茫然,缺人才、难抉择的声音依然存在。

    如何将商业高度融合技术深度促成生态共赢?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认为,推广“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千头万绪始于数字经济浪潮

    在2018年,“数字化转型”依旧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市场研究公司IDC在7月31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企业数字化发展报告》中写道,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逐渐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的优势逐渐显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软件产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曲大伟表示,迄今为止软件早已从硬件附属品中脱离出来,走过了从软硬一体化到产品化再到网络化、服务化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到来,正在进入“软件定义”的时代。

    近几年,数字经济占全国GDP比重逐年增加,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IDC预测,到2020年中国新兴技术市场支出将突破7185亿美元,迎来黄金发展期。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主流模式。可以说,未来只有一种企业,就是‘数字企业’。要成为数字企业,第一步即是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在大会上表示。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尽管企业高管开始接受数字化转型将会企业带来的智能化效益,但是却不知从何做起。一个无法被忽视的事实是,互联网焦虑症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和出现了变种,升级成为以诸多症候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焦虑症。

    有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达了他的顾虑:“尽管我们拥有互联网建设和运营经验,但是技术革新太快,业务云化需要配备的资源,要如何选择技术平台和架构模式是摇摆不定的原因,除此以外前期耗资巨大,无法估算投入产出比。”

    要转型却难以评估是不少传统企业投入产业数字化的“绊脚石”,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企业仅仅是为了上云而上云,对业务转型没有清晰的认识。

    “很多企业也知道要上云。但是,上什么云,这是个问题。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些我觉得是有点混淆视听的。并不是所有的云都合适具体企业的转型。”汪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从云计算厂商的角度看,最大的问题是企业有没有想清楚要用云。

    从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实现产业的数字化。在汪源看来,在所有的产业里面,数字经济能产生最大价值的是制造业,但制造业的数字化创新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

    “什么是数字经济,即数字的产业化,它与产业的数字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毛光烈对此作出了深入解读:“目前,数字的产业化占的比重极小,而产业的数字化占的比重极大约为80%,特别是工业。”

    他进一步表示,工业领域发展数字经济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数字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和集成开发;第二是数字化制造产线、车间、工厂的技改工程产业;第三是为N家数字化制造企业服务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对此,胡蓓姿也表示,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实施企业上云行动,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传统产业从发展模式到效益的大大提升。

    制造业历来是我国的核心产业,数据显示,2017年制造业产值占中国GDP的29.3%。IDC认为,在全球制造业迈向新一轮发展的趋势下,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智能制造,成为当前中国制造行业的数字化重点。

    毛光烈表示,《中国制造2025》已经实施三年,目前正在经历两大转变:前三年是做示范试点,但示范试点不能做十年,第一个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希望制造业达到相应的水平,从机械化自动化为主的阶段向数字化平台为主的阶段转变,在中国制造强国方面迈出关键的一步。

    此前IDC曾对国内的金融、制造、教育、零售、文娱、政府六大重点行业的100家大型企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在整体数字化水平方面,行业间差距较大。其中,零售、文娱、金融行业数字化程度较高,教育行业数字化程度有一定积累,但也面临较集中的问题;而资源依赖性的制造行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中,超过50%的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尚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IDC分析认为,未来制造业要进行生产高效率、产品高质量两个突破,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嵌入ICT技术的产品智能化、基于产出服务化三个形态。而妨碍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的阻碍因素包括:制造成本上升、数字化人才短缺、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数据使用能力处于初级阶段等问题。

    如何让企业从数字化转型扩大到整个产业的数字化?毛光烈表示,“当即插即用的信息模块开放以后,价格已经下到比前年一半左右,工业的数字化制造在中小企业普及的机会已经到来了,如此看来推广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是块状经济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必由之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贵州茅台2018上半年净利增四成 系列酒延续高增长

    下一篇

    拟终止9.27亿元非公开发行融资预案 正业科技短期资金流动或承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