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北斗芯片大量配置仍缺乏存在感 手机厂商推动应用动力不足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07 23:45

    为什么平时大家在手机导航中很少能感受到北斗?

    地图软件,比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接收的为底层芯片计算出来的位置数据,底层定位GPS、北斗这两个都在运行,上层软件呈现位置时习惯性汇报GPS数据。

    每经记者 刘春山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米年度旗舰手机小米8上周在深圳发布,全球首款双频GPS手机、支持L1+L5双频双路精度定位,成为该款手机的一大亮点。不过有网友质疑,小米新机为何不提国产的北斗导航系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小米方面了解到:小米8同时支持GPS、北斗等导航系统。

    实际上,小米、华为、VIVO等国产品牌手机的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搭载了北斗导航技术。不过,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导航领域,用户发出了更多疑问:既然手机支持北斗导航,为何感知不到北斗技术的存在呢?为何更多的手机企业还是愿意把GPS作为产品的亮点?

    手机芯片集成北斗功能成标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小米官网发现,小米集团旗下现在所售小米、红米系列手机产品均同时支持GPS、AGPS、GLONASS、北斗四种定位方式。在华为手机官网,除少数荣耀畅玩7版本、华为畅享8e等入门产品不支持北斗导航外,其他均支持国际四大导航系统。OPPO、VIVO、金立等品牌的官网显示,公司旗下大多手机产品的导航功能描述为支持GPS,部分高端旗舰手机也开始兼容北斗。

    芯片曾被认为是遏制北斗产业应用发展的瓶颈。不过,从现阶段情况看,无论是国际手机芯片巨头,还是国产芯片企业都已经把北斗作为标配,越来越多的手机企业也将北斗导航作为标配。 

    国内手机芯片龙头企业紫光展锐副总裁周伟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旗下芯片产品均支持北斗功能。联发科方面的人士告诉记者,最新的Helio P60、Helio P22集成了北斗导航功能。 

    美国高通相关人士介绍,自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首款支持北斗定位功能的处理器开始,后续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处理器都实现了对北斗定位的支持,同时高通物联网芯片也都开始支持北斗。高通最新发布的骁龙845为业内首款支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网络辅助北斗/GPS位置服务平台”的移动平台。

    除了手机行业,北斗导航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方面也被广泛使用。

    一位券商通信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前是芯片成本很贵,但现在已经降到和GPS差不多了。”北斗芯片技术门槛并不高,一般做手机芯片的企业,顺带着就能把这些定位功能集成进去。

    用户为何难感知北斗的存在?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简易系统形成。预计2018年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到2020年提供全球服务。与已实现半个多世纪商用的GPS系统相比,自主可控的北斗系统,其应用领域从军用、行业应用,向消费领域渗透。 

    在北斗导航被当作手机标配功能的背景下,记者注意到,很多手机企业开始将以往设置菜单用的“GPS”改成“定位”。事实上,手机企业更愿意在发布会上宣称其采用了GPS新技术,用户在使用手机定位、百度导航等应用时,首先感知到的还是GPS。

    对此,有通信行业分析师表示:“现阶段,大家都还是以GPS为主,除非GPS没有信号了,才会用北斗。”以GPS为主、北斗为辅,这是平时大家在手机导航中很少能感受到北斗的原因。 

    一位从业人士对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其表示北斗被大家接受还有一个过程。地图软件,比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接收的为底层芯片计算出来的位置数据,底层定位GPS、北斗这两个都在运行,上层软件呈现位置时习惯性汇报GPS数据。

    锤子科技首席运营官吴德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锤子手机北斗方案用的是高通芯片自带的北斗导航,在定位上仍然以GPS为主。高通方面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手机芯片支持越多的卫星定位系统,越有利于改善定位功能,但也增加了定位信号与无线信号协同的难度,对于功耗控制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手机上的定位,现阶段北斗和GPS相比没有特别优势,而GPS又有先发优势,提高手机等相关企业替换动力是当务之急。”上述通信行业分析师表示。而从北斗系统吸引手机厂商的优势看,高精度成为最大的可能。“高精度导航市场是一片蓝海,北斗三代赶超GPS的机会在于此。”

    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建成由超过2200个增强站组成的北斗地基增强“全国一张网”,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提供实时米级、亚米级精准定位服务,在中东部17个省市提供实时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服务。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监管明确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 已有银行开始执行新要求

    下一篇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万屹:北斗产业普及需市场驱动研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