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优酷获世界杯新媒体直播权 版权费飙升下央视选择“开放”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30 00:20

    5月29日,优酷宣布获得2018世界杯新媒体直播权,这一消息令业界惊讶。因为早在2017年年底,央视就获得了2018~2022年国际足联各项赛事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全媒体版权,之后央视也发表声明,重申“独家版权”,不会对外分销。为何在今年选择放开?

    每经记者 毕媛媛    每经编辑 赵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即将到来的6月,4年一次的全球足球盛宴世界杯将在俄罗斯举行,但硝烟不只是在球场上,球场外的各家媒体也在拼抢。

    5月29日,优酷宣布获得2018世界杯新媒体直播权,这一消息令业界惊讶。因为早在2017年年底,央视就获得了2018~2022年国际足联各项赛事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全媒体版权,之后央视也发表声明,重申“独家版权”,不会对外分销。为何在今年选择放开?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大势所趋”。

    经过3天谈判未透露价格

    29日早间,优酷正式宣布成为2018世界杯央视指定新媒体官方合作伙伴,并拿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包括赛事直播、视频点播、赛场花絮等多项权益。这意味着,本次世界杯(2018年6月14日~7月15日)期间,国内用户将能够直接在优酷手机客户端和PC端观看64场世界杯比赛高清直播。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主流视频平台首次拿到世界杯的新媒体直播权,同时意味着优酷正式向体育内容生产进军。

    众所周知,世界杯是价值极高的全球体育赛事资源,其转播权在全球各地区均是高价取得。根据国际足联(FIFA)的财报,2014巴西世界杯为其带来的收入共计48亿美元,收入主要来自三个部分,分别为转播权收入、赞助商收入以及门票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0%、33%以及11%。可见,转播权收入已成为世界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优酷方面表示,授权经过了3天的谈判,但并未透露价格。体育营销咨询公司关键之道CEO张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个人觉得(版权费)会过千万。”

    有数据预测,2018年世界杯国内观众人数有望突破10亿,相比2014年巴西世界杯将明显增长。而且由于俄罗斯和中国时差仅5小时,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比赛将在北京时间凌晨前开赛,如重头戏揭幕战和最终决赛开赛时间都是北京时间23时,正是国内用户看球的黄金时间。

    张庆认为:“现在的90后、00后的年轻一代消费者多用移动端来观看体育比赛,这种情况也开始成为一种趋势。优酷拿到世界杯的新媒体直播权对于获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关注和对流量的带动,会产生帮助。”

    新媒体更有优势

    2017年11月,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电视台和国际足联共同宣布,中央电视台获得2018~2022年国际足联各项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全媒体版权,合约包括的赛事有: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和2021年联合会杯,以及国际足联旗下的U系列赛事等。

    世界杯无疑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把观众注意力推到一个峰值的一个现象级赛事。张庆表示,这种全球性事件是很难找到的,它的受众价值高,媒体价值必然高,因此世界杯的版权费呈不断攀升的趋势。

    据腾讯体育报道,尽管央视与国际足联方面都未透露最终成交费用的数字,但有圈内人估测将在3亿~4亿美元。当年获得2002、2006年两届世界杯时,央视付出的代价仅2400万美元,而到了2010、2014年两届世界杯时为1.15亿美元。

    实际上,拥有世界杯版权40年之久的央视,也在近几年将世界杯转播权渐渐收紧。从电视转播权来看,央视是在世界杯开幕前,将版权分销给各地方电视台,每场标价十万到上百万元。

    2010年新媒体时代开端,央视选择了版权分销,并从每家网站身上都赚取数千万的版权费。但到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新媒体的强势崛起让央视的广告商受到冲击。据“体育大生意”报道,即使彼时新媒体版权费已经高达5000万美元,央视仍然只是选择将点播回看权以1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6家视频网站,并且还滚动着“看世界杯,只在CCTV”的广告语。

    不过,今年央视竟然意外地销售了新媒体的直播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大势所趋”。张庆认为,年轻受众部分转向新媒体是必然,但电视屏的基本盘仍在,对于足球迷来讲,还是会通过大屏去看焦点赛事。移动端则解决了便利性的问题,从精彩集锦等短视频来讲,可能新媒体会更有优势。

    世界杯赛事转播权售价也是一直水涨船高,不仅使FIFA、赛事承办国获益颇丰,各区域转播权的买断方通过出售广告位、转播权分销等方式也有较好的收益。据统计,央视2014巴西世界杯广告收入超过15亿元人民币,涨幅超过50%。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签盈利11万“表率”作用无效! 4590万资金“放弃”工业富联创IPO弃购金额纪录!

    下一篇

    优酷获世界杯新媒体直播权 版权费飙升下央视选择“开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