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主席彼得·卡尔·克罗索: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将是“新经济”的较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21 01:01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实习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陈旭    

    时隔12年再到成都,克罗索感受最深的是“蜀道”的变化。

    彼得·卡尔·克罗索是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主席、美国巴克内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当他回忆起2006年第一次来成都时,成都直飞欧洲只有一条航线,为此他不得不绕道阿姆斯特丹。“如今,成都空中交通非常方便,能够和世界相连。”

    克罗索此次成都之行是为了参加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5月18日~20日,成都第四次迎来创交会,今年的主题比以往更加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这也是成都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

    克罗索表示,如果说“熊猫”为成都增加了辨识度,提升了城市品牌,成都自身的“宜居”优势、城市的绿化,都是吸引人才、企业的利器。在他看来,未来城市的竞争将是新经济的较量,成都抓准这个核心点,有助于增强城市竞争力。

    ▲克罗索教授接受每经记者专访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成都城市标签“不只有熊猫”

    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对现代企业来说,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代表着生产力和竞争力。

    “塑造城市品牌,就是为了让一座城市的形象印在消费者、游客、企业,还有市民和城市管理者们的脑海里。”5月19日,克罗索参加了成都创交会的一场主体活动——“2018上市公司品牌价值与创新论坛”,并从学术角度分享了他所理解的品牌与城市的共生关系。

    作为研究城市竞争力的专家,克罗索长期致力于研究品牌价值在城市层面的实践与应用,并长期关注中国城市发展。

    克罗索表示,在城市品牌塑造的初期,像成都贴上“熊猫”这样的标签,即城市品牌标签化,将有利于增加辨识度。但越往后走,越需要更加多元的品牌,来丰富城市的形象。在他看来,就像巴黎不只有牛角面包,东京不只有樱花,“对满怀自豪的成都来说,也绝不单单只有熊猫。”

    克罗索认为,成都正站在通往一个“科研技术”城市的道路上,所以在宣传城市形象时,可以更有针对性一些。“比如关于职工宿舍的宣传,它们为谁建造?是为拥有常青藤联盟和其他高等院校学位的8.7万名研发人员,还是为流水线工人?”克罗索表示,“相对而言,硅谷和西雅图的高科技企业,会更侧重于宣传企业为高薪、高技能职工提供班车服务,接送员工往返于研发办公区和位于旧金山或者西雅图城区的舒适住宅区。如此画面,更有利于传递企业适宜工作、研发水平高的形象。”

    城市与生俱来的宜居属性

    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能够增加城市对人才和企业的强烈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在“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城市营销的方式也愈发多样,“网红城市”一个接着一个。

    那么,成都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多位参加今年创交会的嘉宾都向记者提到“成都环境真好”,不仅公共绿地多,连居民住宅上也种了很多绿色植物,“这是北方城市没有的”。

    的确,平畴千里、气候温润,这是成都与生俱来的城市优势,也是城市竞争力所在。克罗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成都的“宜居性”魅力很大,这将成为成都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强有力来源。

    “成都与十多年前相比变化非常巨大。除了更多、更高的建筑,成都现在也更注重绿化,比如酒店外面有非常大的公园,在城里开车穿梭时,也会经常路过绿地和公园。”克罗索解释说,如果说以往劳动力更多是指“工人”,现在则主要指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技能的“人才”。“人才在选择工作城市时,最关注的通常就是城市的安全性以及城市生态环境。”

    “其实我听到‘成都宜居城市’的评价,几乎都来自其他城市的市民。”他说,“我们应该更加聚焦市民,他们是最懂这片土地的人,城市最终的发展目标也要靠他们去实现。”

    城市未来关键正是“新经济”

    虽然成都早已迈进“万亿俱乐部”,但经济发展面临的“规模”和“层级”双重压力不可忽视,成都急需重塑城市竞争优势。发展新经济、寻找新动能,可谓应时而谋、顺势而为。

    去年,成都提出了新经济的“成都释义”,聚焦“六大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出台了支持新经济发展的18条具体措施。今年创交会的主题亦非常明确——发展新经济、寻找新动能,“独角兽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创新”等内容引起广泛讨论。

    克罗索告诉记者,如果说城市的绿化是吸引人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利器,城市竞争力未来的关键正是“新经济”,很多优秀的城市都希望走在前列,很多中国城市本身也非常注重培养人才。“例如成都,就有各种各样的大学,甚至不用刻意吸引人才就已经有很多了,这里有很好的发展新经济的环境。”

    令克罗索印象颇为深刻的是,“这里的地方政府会主动向新经济的发展伸出援手,甚至积极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你们发展需要什么?我能为你做什么?这和美国的状况是完全不同的。”他强调,对有想法要树立自己品牌的城市而言,一定要让“他人”根据城市已取得的成就来自己作判断。

    “一个城市想要打造‘创意城市’的形象,不能自称‘创意城市’,而是要采取行动,如开展研究、帮助新公司申请专利、举办高级研讨会等,这些活动会自然地让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各方面都有创意的城市。”克罗索表示,对于成都来说,同样要用行动让外界感受到发展新经济的决心和成效。“关键是要顺其自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商汤科技总裁张文:北上深后,我们思考良久选择成都

    下一篇

    文化、科技创新 成都成华多场景激发新经济活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